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企业导入ERP时机的反思
·南孚做ERP:"100万的魔法"
·信息化何以如“烫手的山芋”
·ERP――让老板不再孤独
·ERP失败10大祸首
·用ERP做精细化管理
 相关新闻
·
BMC确保用户成功实施ITIL3.0
·
GrapeCity与STO签约实施企业信息门户解决方案
·
企业信息化热身八个关键
·
虎力机械签约紫光咨询 共谱信息化乐章
·
浩辰国际化战略全面实施 GreatStar闪耀香港ICT
·
联邦默高采用PTC Windchill®实施标准化实现战略性企业计划
 相关热贴
·软件开发商可以承诺,保证实施成功的ERP
·中国模具企业PLM实施方案
·某公司实施工程师的命运?
·上海急寻sbo独立实施顾问
·诚聘Windchill 实施顾问和销售经理
·招聘PLM实施、销售人才
 相关商城商品
· MRPⅡ/ERP实施与管理
· ERP项目管理与实施
· 《ERP项目实施疑难问题及核心技术》 多媒体课程包
· 《企业信息化:从规划到实施的全程项目管理》多媒体课程包
· 《企业资源计划(ERP)与业务流程重组(BPR):原理、实施、应用》多媒体课程包(第二版)
· IT服务管理概念、理解与实施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成功实施ERP的关键要素
发表时间:2005-6-24 焦志强   来源:《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关键字:实施 erp要素 
ERP在中国几乎已经成为管理信息化的代名词,众位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都对此各抒己见,可谓百家争鸣。作为一名长期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一线工作的人,笔者在此结合多年在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和体会,总结了一些影响到企业ERP是否能够建设和应用成功的关键要素,希望与读者共同切磋。
二、ERP解决方案制定中的关键要素

    解决方案是实施ERP的基础,是指导企业和服务机构实施工作的行动纲领和准则。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是ERP系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否则,很可能全盘皆输。在这个阶段,企业和实施单位对很多管理中的模式、流程、技术细节以及特殊需求都要有充分的沟通和深入的讨论,最终形成先进、实用的ERP解决方案,指导系统实施和应用。

    1.确定营销模式
    营销系统是企业的业务龙头,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最为灵活的组成部分之一,几乎没有完全相同营销模式的两个企业存在。但在大的方面,可以首先分清是直销模式还是分销模式(包括按产品特性划分的部分分销情况)。在分销模式下,是自主分销还是渠道分销。不同的营销模式在ERP系统中的机构设置、信息采集和管理的终端位置是大相径庭的。另外,分销业务中的分销资源计划(DRP)也是方案制定的重点内容之一。

    2.确定生产计划和车间管理模式
    如前所述,生产计划和组织是不同类型企业中管理模式和流程差别最大的地方,也是制造业企业ERP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习惯于讲的“机械行业”、“汽车行业”等,这样的划分线条太粗,企业不能把自身定位于这样的大行业中进行方案的制定。以机械行业为例,造船等企业属于典型的单件按项目组织生产,机床等企业的生产属于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以汽车为代表产品的企业属于典型的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它们在生产组织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绝对不可能用MRP的标准理论“包打天下”。既使在汽车行业,轿车与大客车的生产组织方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要根据具体企业的产品特性、生产单元布局、组织机构特点制定具体方案。这部分的重点工作首先是确定计划模式是单件管理、多品种小批量还是JIT;其次是确定车间管理细度:是否进行车间工序级作业计划的编制和汇报、是否进行精确的能力核算,这些与基础数据的准备都有很大的关系。

    在计划模式确定之后,要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制定具体的生产和采购计划算法:(1)属于MRPⅡ算法范围的物料,通过BOM和物料提前期展开净需求计算,生成的计划下达到车间。通过车间任务管理和车间工序作业计划对生产过程进一步分解,做到指导生产、领送料、完工汇报等。这是典型的推式计划。(2)属于按JIT的方式进行生产的产品,需要定义生产线、工位、工位物料清单和工位物料主账。同时需要按产品生产节拍编制计划,进而拉动上游生产线的生产计划。而物料供应可以用看板方式,产品的完工汇报可以自动倒冲物料库存。这是典型的拉动计划。(3)此外还有根据订单“点菜”的产品配置控制、按照订单设计的单件生产用的网络计划、部件通用、组装客户化的最终装配计划等一系列技术和算法。

    从这些算法可以看出,离散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十分复杂,选择不同的算法其实上就是在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型,一定要和企业的组织、管理的模式和流程、产品的特点结合起来,ERP系统才能真正见效。

    3.确定物资供应模式
    物资供应中的重点问题是正确分析是否存在集团统一采购,分不同生产基地保管和送料的情况。因为不同的供应模式不仅影响到物资供应系统本身的实施,还将影响到基础数据准备工作。如:哪些物料要统一编码,哪些要分开,价格体系的设定,部门之间的核算关系,物料的调拨,采购计划的多点生成和汇总等,这是衡量ERP软件支持多公司业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4.财务系统信息集成
    财务部分的重点内容是确保财务系统的集成应用。众所周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在很多技术和应用领域已经相对成熟。但财务系统的管理信息化绝对不是简单的会计电算化,这仅仅是最基本的工作。就像应用CAD软件甩掉图板也是设计信息化的基本阶段一样。ERP的财务系统建设重在“集成”二字,其必须要实现与销售、采购、库存、成本核算、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的业务和信息集成。

    5.确定成本核算体系和细度
    财务系统建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的建立。这是传统手工管理或单项管理的难点。其难度不在于成本的具体算法,而在于信息的收集和对基本信息采集点的信息准确程度的把握。成本系统的建设重点是确定核算对象(几级核算)、核算方式(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核算细度(产品大类、产品或是包括所有零部件)、信息归集和分摊方式(从信息产生之处获得或是重新整理)等。成本核算是一个信息归集、处理、再分配的过程,与库存、生产、销售、车间、财务等各方面的管理信息有紧密的关系。上面描述的成本核算的重点内容反映了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管理细度、管理重点和信息传递的能力和水平。

    6.从全局角度准备基础数据
    在对上述的营销、采购、生产、财务、成本等管理模式和流程的规划和分析基础上,企业才能从全局的角度,正确地进行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

    在ERP领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足见大家对基础数据认识之深刻。但没有实施过ERP的人很难理解,基础数据并不仅仅是一个规范的问题,而是与企业的组织机构、生产经营模式、管理的细度等有很大的关系。例如,BOM数据的准备并不是想象中的从技术部门通过设计BOM直接转换就可以用的,制造BOM中的层次代表计划的细度、完工汇报的细度、库存和领送料的管理细度等。甚至影响到要对一个零件在不同阶段进行分别编码还是统一管理,是否需要设置中间库还是虚拟库房等。由此可见,一个BOM数据绝对不是简单的父子项的装配关系问题。这里不存在哪种方法更好的问题,关键是要考虑企业的类型、特点、管理细度,以及产品或零件的属性、加工过程等综合因素。因此,基础数据准备统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必须有全局的考虑,只有建立持续改进和维护的体制,才能建立有效的基础数据体系。

    另外,除了以上提到的“系统基础数据”(如编码、BOM、工艺路线、各种定额等)外,与具体业务紧密相关的应用系统也存在“业务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如库存管理中的出入库类型、销售管理中的协议、订单类型、客户档案和资信、采购管理中的供应商档案和供货比例、财务管理中的科目体系等,都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看似一个部门的事情,实为全局的信息。

    7.支撑平台要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由服务器、交换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管和安全系统等构成的支撑体系是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不同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信息采集点的设置,往往决定企业业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采用的技术。如果是基于Internet的应用,VPN的技术应用是很好的选择。随着基于组件和WEB的开发体系、分布式计算、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群等技术和方法的成熟应用,支撑平台的选择具有了更大的余地。企业在选用时,关键是在规划阶段就要想到应用;在现实技术条件下要想到扩展和升级;单个企业应用要想到集团应用集成联网;本地应用要想到Internet应用和网络安全。总之,支撑体系的建立要有足够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企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确定软件之后,再决定支撑体系中的相关设备和技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页>>  
3页,当前第2
责任编辑: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