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国产ERP标准渐热 | 发表时间:2006-4-24 来源:软件世界 | 关键字:ERP 标准 浪潮 新中大 厂商 | | “ERP中国国家标准将考虑在今年正式出台。”信息产业部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组组长邓超说。目前,他正忙于联袂广大的国内ERP企业,进一步完善原来2003年颁布的ERP行业规范。 |
| | 瞄准行业标准 浪潮ERP在最近发布的2006财年策略中,首次将“突破渠道”作为战略要点提出,同时配合以往“引领高端、专注行业”的战略基础。 这一变化十分惹人注目,为此,浪潮ERP调整组织架构,将全部业务划分为平行的五大业务群组:集团管理(GS)、行业ERP、标准ERP(PS)、易系列(Express)、服务,并广纳ERP渠道,加大在渠道的投入力度。 浪潮ERP还将启动“客户协同创新计划”,将建立基于客户协同的创新体系作为研发战略调整的方向。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表示,对于浪潮ERP而言,突破渠道是与过去战略最大的不同。 2006年将在继续巩固“引领高端、专注渠道”优势的基础上,采取高中低结合、直销和渠道互动的方式,把基于ERP产品的客户协同创新以及知识转移、共享、复用系统(GSP知识和产品平台)的建设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任务,把渠道发展作为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改进获利性增长模式,开创浪潮ERP的新局面。 浪潮在“专注行业”的战略下提出“ERP工业标准”。作为其“行业ERP升级计划”中的一部分,浪潮将在制药、化工、快速消费品、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推广基于“ERP工业标准”的产品研发、营销与实施模式。 浪潮所提倡的“工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不同,主要体现ERP企业研发、营销与实施路径,以及行业应用在共性应用基础上的个性化、差异化;而与“ERP国家标准”具有类似方面的是,“ERP工业标准”同样希望ERP参与各方对产品体系、营销规则、实施方法等方面达成普遍共识,逐步形成规范标准,以提高产品的复用度和交付能力。 行业标准更实用? 在浪潮ERP2006财年战略发布上,王兴山特别强调了这一标准下的浪潮行业ERP631X模型,是浪潮ERP创新的表现。 所谓“631”就是60%的通用化标准、30%的行业化标准以及10%的客户个性化标准,这也是南北公司从2000年就开始倡导的ERP标准。 “我们认为ERP在中国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应用标准,但这个标准不是由政府部门来颁布,而是由ERP厂商在实践中与用户一同提出。”南北公司总裁助理周瑟瑟这样解释。 他认为,ERP不可能有一个大而全的标准,每个不同的行业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业标准。已经出台的《ERP规范》从应用角度制定,详细列举了ERP产品的基本功能点,给出了一个成熟的、基本的ERP产品面貌,但用户在应用该标准时,不可能照搬标准。 原因在于ERP产品有通用的部分,也有行业化的东西,更有客户化的内容。 周瑟瑟认为这样的标准不具有硬性规定,而要有弹性—允许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业务性质的用户根据应用需求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南北ERP也是基于这样的标准开发的,在一个大的平台上根据不同的行业进行伸缩扩展,在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的应用过程中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这一模式既体现了平台的通用化,又体现了行业化的标准化,对于个性化也给予足够的重视。说到底,就是通过ERP产品化、市场规模化,提高产品成熟度、易用性以及快速交付能力。 但另一方面,对于更多国内ERP厂商而言,技术研发、客户需求的积累和产品的完善升级之间脱节现象严重,标准化产品迟迟不能独立上市,60%的通用平台产品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浪潮ERP针对这一点提出了采用SCB(战略客户拥有)、CCD(研发前移)、GSP(知识与产品平台)等作为有效支持的办法。 当前,对于行业ERP的基本架构却存在一定的分歧。“我们坚持631模型,但也有专家建议‘541’,甚至‘271’模型,以缓解国内ERP厂商产品研发能力薄弱的难题。” 王兴山认为,行业标准能够确立ERP的基本架构,产品化、标准化对于行业ERP既是目标,也是责任。“实现行业ERP产品化、标准化是路径问题,而不仅仅是能力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