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335年光辉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北京同仁堂,通过用友集团财务管理方案,实现集团管理的战略转型,支持同仁堂集团以每年20%的速度高度增长。
一、百年老字号——同仁堂集团简介
北京同仁堂创办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经过1956年的公司合营,1966年的所有制改造,1992年的成立集团公司,到2001年形成了现在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仁堂集团下属的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A股上市,由于运营良好业绩优良,年年入选最具有发展前提的企业。另外,同仁堂集团在香港创业版上市的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因出色的业绩表现,入选2002年3月推出的港交所创业板指数的股票。
北京同仁堂秉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为送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经营理念,发扬国药精粹,推出了一些品质优异的中成药品,例如同仁堂乌鸡百凤丸,感冒清热颗粒,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片。
经过300多年的积累,特别是集团公司成立后的10年迅猛发展,目前同仁堂集团资产规模已达50多亿,并且在境内、境外开设了300多家分店。涉足的行业除中医药的生产和销售外,还有化妆品、保健食品,广告公司等。
同仁堂的战略定位就是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家驰名的现代中医药集团。目标概括来讲就是奋斗十年双加零,即到2010年集团销售额、利润增长10倍。
2004年同仁堂的工作核心就是三抓、两突出,三破题。三抓就是抓基础管理,抓发展项目,抓经济效益。两突出就是突出同仁堂文化,突出工作落实。三破题就是如何在发展中保证经济运行质量,如何在发展中保证同仁堂形象,如何在发展中保证资源共享、整体受益。
可以看出同仁堂的战略正在发生转型,内部层次定位是小机关多实体,大集团,对集团的定位就是负责做大做强同仁堂。子公司是复杂生产管理的公司,负责企业的生产和业务的发展。为配合集团公司整体战略,财务的战略就是负责非主营业务的下属企业关停并转,以及对新成立企业财务负责人的委派和管理。
二、从核算到管理——财务工作重心的演变
新管理模式下的集团财务主要工作:
- 集团本部的财务核算、财务工作核查——抓基础管理。集团本部财务工作的重心从本部经费的核算向集团财务的管理进行转变。例如对资 本运作和投融资的管理,对下面企业进行业绩考评。
- 集团资本运作的筹投资管理——抓发展项目。
- 下属单位的经营业绩考评——抓工作落实、保证经济运行质量。
- 集团业务变革的资源支持与服务保障——资源共享、整体受益,适应业务组织架构的调整。
- 集团财务管理的现实目标
2004年集团财务有两个中心工作:就是对子公司进行有偿使用集团资产的监督管理,例如品牌和药品字号等,制定一个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还有就是确保集团投资收益的实现,重点在于对投资收益如何计算,如果有复杂的投资关系的时候如何计算。如何保证及时足额上交。
三、动因——战略转型中的财务管理困惑
因为上述的工作目标要求,同仁堂的集团财务部感到了压力和困难。
首先,同仁堂的规模在快速扩张,在扩张的时候一定有财务风险。因为集团已经退出了具体的经营,即放弃了事中实时控制,而变成指导管理,那么如何事前规避集团的风险?其中之一就是信贷和担保的风险。企业在不停的运作需要资金,但是有些企业是刚刚成立的或者是因为企业规模的原因,不足以在银行取得信贷,就需要集团担保,担保就有风险。还有就是投资的风险,我们在投资的时候要高回报就会有高风险。另外就是在不停的理顺集团内部的关系,理顺人员、理顺资产,其处理过程也是有风险的。而这些风险恰恰是我们财务非常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