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图书发行的年平均销售收入为700亿元左右,其中,民营图书发行企业的销售额已经直追昔日的行业老大新华书店。目前,全国有不下20家经营规模上亿元的民营书业企业。民营书店管理上灵活应变,又没有历史包袱,优势非常明显。而且,民营书店从一开始就以现代连锁企业的思路进行集中式的财务管理,这在资金的管理调配上非常有利。民营书店的强劲发展势头,着实给新华书店带来不小的压力。 目前,全国有11家民营企业获得了出版物总发行权,并已经初步完成业务重组、网点布局和渠道整合。以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为例,这家致力于文教图书专营渠道建设和连锁经营的民营企业,已在13个省市建立了专营渠道。
与此同时,来自国外出版发行巨头的威胁也在日益临近。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批准了十多家外商投资的出版物零售企业。新华书店的压力,还来自卓越、当当等网上图书流通渠道。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过去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山东省新华书店在管理模式上采用的是分散式的粗放管理,省店对于下级的基层店只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
“旧有的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集团对下属单位的管控力度不够,导致集团整体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也制约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崔健红说。
面对来自民营书店、“洋书店”,以及网络书店日益强劲的挑战,国内新华书店的改制步伐开始提速。
对企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山东省新华书店进行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组建了发行集团,并制定了由粗放型管理到集约式管理、由分散式管理到集中式管理的发展思路,要把财务、物流进行集中管理,充分发挥集团优势。
对新华书店的CFO来说,对财务进行集中管理,不但是提高资金使用率、应对内外夹击的竞争的必要武器,还是为将来新华书店进行资本运作等发展需要所做的必要准备。
集中管理小试牛刀
面对那么多纵横交错的分支机构,如何才能实现集中,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管理体制上的变革,另一方面也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为支撑。
对于山东省新华书店的大部分财务人员来说,信息化培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1993年,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管理的需要,山东省新华书店就引进了简易的机器终端,并安装了中创定向开发的财务管理系统。
1999年底,山东省新华书店又购买了一套单机版财务系统,配发给各基层单位使用。这套系统的引进,对于提高书店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不过随着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扩大,这套系统也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各基层店独立核算、数据分布分散,上级部门要查询下属网点的信息非常困难,数据的详细程度难以保证,这就难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其次,分散在各地的财务数据,难以实现统一的资金调配和预算管理,更不用说为省新华书店的领导在决策的时候提供支持了。即使财务部门辛辛苦苦把数据整理出来了,那也已经滞后很长时间了。
在分散管理模式下,这些问题还不是很突出,但在集中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这套系统的不适应性就突现出来了。经过研究和探讨,崔健红发现,旧系统改造是不现实的,成本太高,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选用一套财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