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ERP中国如何踏上成熟之路 | 发表时间:2006-5-1 来源:天极网 | 关键字:ERP 实施 中国 技术 成熟 市场 | | 企业呼唤ERP成熟标准,有长期发展愿望的软件厂商也在呼唤ERP标准来严明正身,政府主管部门更是需要ERP标准来管理规范市场。 |
| | 前 言 ERP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 公司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提高企业资源效能为系统思想,为企业提供业务集成运行中的资源管理方案。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并为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成功应用所证实。 伴随着WTO的加入以及企业信息化的飞速进展,ERP在中国也进入广泛普及阶段,ERP不再只是巨型企业的管理装饰,不再只是一个奢华的理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应用更加务实、业务范围更加广泛、涉及的业务深度逐渐加强的ERP正为广大的中国企业所期盼。 可是我们遗憾的发现,目前国内的ERP应用并不尽如人意,存在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ERP业界对广大中国企业缺乏深入的理解与ERP成熟标准的实践,导致企业ERP选型错乱,实施风险失控,一些软件厂商肆无忌惮的吹捧自己的产品,使得ERP市场鱼目混珠,更直接导致了客户对ERP产品的怀疑,特别是那些体会产品预期和现实效果巨大反差的企业,直接成为ERP市场的声讨者,企业的声讨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今天的企业需要的能实实在在提升能力的工作系统,而不是什么新技术实验的"白老鼠"! 企业呼唤ERP成熟标准,有长期发展愿望的软件厂商也在呼唤ERP标准来严明正身,政府主管部门更是需要ERP标准来管理规范市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三方力量的群集在推动ERP成熟标准在2002年的闪亮登场,用友再一次举起主导中国管理软件发展的旗帜-"选成熟ERP"。 一、ERP是由Garter Group公司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它的成熟首先表现在理论,软件和应用实践的成熟: 1、管理思想的成熟度:供需链管理作为ERP系统的指导思想,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理论。它是在物流后勤学、哈佛大学教授波特的价值链、敏捷制造、麻省理工学院在敏捷制造基础上提出的精益生产方式、哈默教授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戴明和朱兰教授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美籍以色列专家E.格德拉特的约束理论以及管理会计的最新理论等等一系列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 ERP的发展是管理思想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体,从ERP的产生历程来看,ERP的成熟完全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到实践的过程。ERP的产生到现在所走过的道路也就是20多年的时间,虽然它没有完全依附某一种学院管理理论,但经过不断的实践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创新,其系统内涵和基本模型已经十分清晰。在ERP软件的精髓中,可以发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行政管理理论、霍桑的人力资源方法、运筹学以及管理的定量方法。 ERP的茁壮发展从1992年的SAP的C/S技术开始逐渐进入茁壮成长的年代,如果说国内的ERP软件的诞生是1998年的话,那么国内软软件和国际SAP的诞生间隔仅仅是6年的时间差距有所牵强的话,其实ERP的真正开始进入快速普及也就是在1992年之后才发生的,而ERP的成熟不能看这个软件本身的管理思想是多么的流行,更主要的是看ERP本身蕴涵的管理理论是不是在实际中已经得到了运用,在发达国家的成功运用证明其思想的成功。 2、功能深度的成熟度:从MRP到ERP,从BOM到MPS,软件功能与管理目标早已同步延伸到物料清单和生产排程之外、分销、财务,资产到决策支持各种功能逻辑正逐渐定型,应用方案日益清晰,比如U8ERP对企业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两种情况或多种情况并存的混合型生产方式的支持,完全可以通过MPS功能对两类不同的生产进行定单的高效排程,这些具体的软件操作往往都是在大量的企业应用和长期的实施积累。U8制造产品长达十多年的应用实践使软件方方面面更体现对企业应用的理解,进应用介面就提供了流程式。 3、管理广度的成熟度:ERP需要打破MRP-II的传统制造业行业局限性,需要把触角伸向各行各业,真正体现ERP的应用范围扩展性,并逐渐形成针对行业的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行业业务的特殊需求,为企业应用ERP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管理全面的视角和高度的集成应用使ERP能更加综合的为企业运行进行支持和诊断,约束理论和JIM的管理"诀窍"也能在高度集成的发挥作用。 是企业从关心局部效率走向关心整体效能,比如ERP中财务系统应能实时收到来自所有业务过程、分析系统和交叉功能子系统的触发信息,并执行监控功能,敏捷做出快速决策;ERP还应该具有决策分析功能,诸如市场决策分析、产品线决策分析、投融资决策分析、风险分析、企业并购分析等。ERP应该能在企业级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对采购物资以及产品质量控制、适应市场以及政策环境变化、提高客户满意度、效绩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只有实现了企业业务功能深度的成熟,企业才能超越以物料需求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理范畴,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人、财、物,产、供、销,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 供应链扩展的成熟度: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发展为全行业和跨行业的供应链。加入WTO后,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企业国内的竞争已经成为国际大环境的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追逐之重,追求上下游行业企业的联合,塑造一条业务关系紧密、经济利益相连、区域资源共享、整体优势互补的供应链来适应国际化大环境的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实力。此时的供应链的概念就由狭义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扩展为广义的全行业供应链及跨行业的供应链。 成熟ERP的供应链在具体运用中就是从物料获取并加工成中间件或成品,再将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些企业和部门的供应链所构成的网络,来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以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这样,成熟ERP的管理范围亦相应地由企业的内部拓展到整个行业的原材料供应、成品加工、产品配送、商品流通环节以及价值转移给最终消费者。 二、对生存环境适应性的成熟度,主要是指企业在纵向成熟,横向成熟以及交叉成熟的集成表现。 1.纵向成熟度:根据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企业在不同的发展规模中会遇到6种不同的管理危机,也就是说企业发展会经历从关键技术(如特定的生产、服务)到战略乃至文化的阶梯状的跨越。 由此,与这些危机相关的企业管理信息也是对企业发展和生存最关键的业务量化反映,所以企业信息化必须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来设计系统的基本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企业的主导因素以及经营规模息息相关,当企业处于前3000万经营规模之前时,对应的是业务信息化;3000万到50亿之间的经营规模时,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的重点,最突出的就是ERP;企业经营规模达到50亿以上后企业开始提出全面信息化要求,这种信息化需求的成熟与《以变求生》书中总结的遥遥呼应:对企业的重大调整增强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并且带来了极其光明的前景,前一阶段成熟的变革推动后一阶段的变革走向成熟,这种逐步的成熟就是企业信息化的纵向成熟。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遵循分阶段,逐步深化的过程,是一种纵向成熟的过程,如果一味追求一步到位,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人力的浪费,甚至还会造成员工素质、管理基础和软件相应需求之间不可逾越"巨大鸿沟",所以这种"休克鱼"式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策略是冒进的,是不可取的。曾经有人探询SAP董事长孔翰宁博士SAP成功的奥秘:"伴随着客户的成长而成长"。 SAP最初是做财务软件的,随着客户的成长以及管理信息化需求,SAP推出了R3,当这些世界性企业开始走向成功的时候,SAP的R3也走向了成熟。所以说R3的成熟是建立在过程成熟基础上的结果成熟,是纵向的成熟。国内的一些财务软件企业,在财务信息化领域提供了大量的成功客户,已经完全超越了为企业提供业务信息化的角色。随着客户经营规模的发展,一些厂商开始推出生产制造模块、需求链模块、供应链模块等,已经满足了企业的业务规模阶段需求,达到了一种纵向的过程成熟。永远为早期的财务软件公司扣上财务软件公司的帽子是不科学的,是片面的,还是需要正本清源! 2.横向成熟度:对于ERP来说,仅仅考虑规模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行业特性,因为行业特性往往决定企业竞争的焦点。所以成熟的ERP系统也应该支持企业由于行业竞争的特点所表现的不同竞争形态,包括对资源竞争形态、产品竞争形态、销售竞争形态和战略竞争形态的支持。例如对于资源竞争形态的企业,在企业特征上基本表现为多层分销模式、销售渠道结构复杂、物流和资金流的周转速度快以及客户需求复杂的特点,其需求信息基本包括渠道业绩考核、库存的协同控制、销售策略效果分析、市场销售与客户需求变动趋势等内容,对于具备这种特征以及需求的资源竞争形态的企业来说,资源,资产以及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关键要素,对于ERP的产品就会有相应的特性需求,核心模块就需要具备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辅助核心模块就需要满足购销存、分销、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决策支持等功能;对于其他三种竞争形态来说,也需要ERP产品具备对应的核心模块以及辅助模块等。 决定了企业因为ERP投资的成熟度:企业投资ERP建设的费用如下:软件费用+服务支持费用+二次开发费用+因实施延误而损失的收益。一般说来,ERP应该是一个在普遍通用性基础上具有很强伸缩性的产品,只有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才可以减少系统二次开发。企业投资ERP要做投资效益分析,包括资金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还要考虑实施周期及难度,避免造成实施时间、二次开发或用户化时间过长而影响效益的兑现。 ERP对原有资源继承性的成熟度:企业在投资ERP时,普遍希望充分利用企业原有的硬件资源、已有的数据资源来实现业务的平滑过渡以及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目前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普遍处于中下游水平,所以ERP系统对企业硬件平台的要求是否过高,原有的PC机能否使用,企业原有的数据资源能否平滑地移植到新的系统中,都是评价ERP是否成熟的标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