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主导靠大家 企业信息化是关系到企业全局的事情,ERP对于中小企业更需要一个长期的实施和适应过程。从选型、调试、试运行、实施到运维,该由谁来领导,谁来推动?
最初,这是一个由“信息部门主导”的过程。因为他们对IT技术最了解,也能选择适合企业的信息系统。一般来说,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针对本企业的业务需求,信息部门提出一个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果领导同意,业务部门也没有异议,这个项目便可以实施开发。
但是,由信息部门主导的信息化项目,很难得到业务部门的支持。他们认为,技术人员很难做出业务部门真正需要的方案。有些系统不仅没有减轻业务部门的工作量,反而还增加了不少烦琐的程序。其结果是,项目迟迟不能启动,或者进展缓慢。最终还得一把手强力推进。
因此,很多专家或顾问提出应该是“一把手”工程。信息化失败的风险较大,“一把手工程”可充分引起“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降低风险。而ERP往往与管理改革、流程重组以及权利再分配等紧密相关,关系复杂,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如果“一把手”来推动就会顺利得多。
但是当安全生产、减员增效、环境保护等等都需要成为“一把手工程”时,企业的领导又有多少精力来参与信息化项目呢?
也有人提出,既然是信息化建设是为业务部门服务的,就应该让业务部门来主导。但是,业务部门往往从各自部门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企业全局出发,提出相应的业务需求。如果部门需求有所变化,就要求更改系统或重新开发,这对企业的信息整合和系统整合带来更多困难。
对此,ERP咨询顾问何元的观点却有所不同。他认为,实施ERP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情,而需要一个项目组来共同完成。项目组织的合理与否,决定了ERP项目的成败。
在何元所服务的客户中,他要求企业实施ERP的项目组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位组成部分:业务部门领导、核心业务人员,和信息部门人员。
其中,业务部门的主要领导,如部门主任或负责该部门的副总,他们拥有决策权,由他们拍板决策;而核心业务人员最能理解并表达业务部门的需求,比如销售、财务、研发等每个部门都要出一个业务骨干;信息部门全程参与,一方面,他们理解ERP系统的功能,并可进行知识转移。另一方面,他们能够把业务部门的需求转变成IT的形式。
这应该是一个企业的ERP项目组织架构。他们与厂商派出的实施顾问充分沟通,共同合作,推进ERP项目。
重结果更要重过程
用什么来衡量ERP的成败?这是企业在实施ERP之后的一个普遍盲点。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认为,ERP上线顺利、成本又不高就是一种成功,这是典型的“结果导向”型项目。
注重结果的企业,在乎的是ERP形式。领导或信息部门甚至可能要求1个月就上线,这一方面是迫于中小企业业务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面子工程”的直接表现。
但一个真正成功的ERP项目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实施成功,一个是应用成功。实施成功只是意味着项目成功上线,应用成功应该是项目的持续性应用和推广,同时为企业带来价值。
SAP公司中小企业事业部总监黄晓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过:“ERP是一种复杂的管理技术,它不是财务软件,不是制造软件,不是物流软件,不是人力资源软件,不是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不是供应商关系管理软件……ERP是所有这些软件的总和。这就像人的身体,你会说你的心、肺、肝脏是独立于你的大脑而存在吗?”
他说到了ERP的实质。企业要想充分利用ERP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除了成功实施外,还应追求成功应用。这就要求企业的ERP项目组充分重视从选型、调试到试运行的全过程。这是ERP应用成功的重要前提。
对于实施,何元介绍说,他所服务的公司提倡“过程导向”的ERP实施方法。每一步都有文档记载,详细、清楚的文档保证了每个步骤的科学性,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ERP的成功应用。
就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本身制度相对灵活,业务相对波动性大,因而更应注重综合管理。中小企业实施ERP,应根据计划,制定出项目的各阶段标志,按照这些标志检查项目内容进程和质量,使得项目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科学的管理、随时监督项目的风险大小和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