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国内ERP渠道趋于稳健背后暗藏的四大困惑 | 发表时间:2006-9-5 来源:CIO时代网 | 关键字:ERP 渠道 市场 CIO | | | | 矛盾三:换不换“东家” 你准备代理其他公司的ERP产品吗?你更愿意代理国内的产品还是国外的产品?面对这样的问题,渠道商们对记者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如果从理性、从经营的角度来看,我还是会选择用友;如果从产品来选,我可能会选择国外的产品,如SAP,他们多年的积累、成熟度我们不得不承认是非常好的。” 成都大承软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钱忠这样告诉记者。“不过,未来大承还会继续代理用友的产品,这主要是由市场和客户来决定的。因为在我们这里,用户的品牌意识还是比较强的。虽然用友在渠道政策等方面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我对用友的战略和发展还是看好的。从另一方面来说,用友要发展,也需要我们这样的合作伙伴。” 江阴新松科技有限公司是浪潮ERP的代理,该公司的王卫栋告诉记者,他们不会换“东家”,因为双方做得时间长了,有了感情,有了信任感。一直做金蝶ERP的周涛也向记者同样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也认为,一个渠道商看中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多年合作的基础,以及ERP提供商的企业文化。 这其实道出了当前一些老牌ERP渠道商的心声:这些渠道非常重感情,双方合作时间长了之后,不会轻易更换厂商。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老牌渠道商不愿换厂商还有一个原因,即更换的成本也比较高。就像一直做新中大ERP的方林所说,现在的员工对新中大的的产品比较了解,但如果让一个技术人员去适应其他家的产品,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和过程。但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对于一些进入时间不长的渠道,他们的忠诚度则可能大为降低。 采访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厂商和渠道商的合作也讲“门当户对”。有国际背景的渠道商对国际厂商比较青睐,而没有国际背景的渠道商对国内ERP厂商比较青睐。王卫栋和李江滨以下的话从侧面也证明了这一点。 王卫栋说,目前新松科技不会代理国外的产品,因为在一定时期内,和国外公司沟通太难,他们的产品价格也高,所以在长时间内不会去代理。不过,他也表示,如果综合因素达到了,也会去做的。而有一定国际背景的李江滨则表示,他们现在做SAP的代理,明年还会做。同时,也会考率一些其他国外公司的产品,但与国内ERP的合作我会慎重。 值得注意的是,采访中记者发现,渠道商们普遍认为,国外ERP厂商在渠道管理和渠道政策方面,要比国内厂商完善得多。方林就对记者明确表示,“如果抛开诸多因素,我更乐意代理外国的产品,因为他们在中国没有什么分公司,不做直销,我能成为他们的核心渠道商”。 矛盾四:要销售能力还是要服务能力 卖产品还是卖服务?这是每一个ERP渠道商天天在思考的问题。利用渠道冲量,还是利用渠道提升服务覆盖能力?这也是时时萦绕在每一个ERP提供商头脑中必须作出的抉择。 从记者采访这些渠道商(注:这些渠道商的规模要高于平均水平)来看,他们都认为,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作为支撑SAP在华东发展,已有极大服务能力的李江滨认为,一个好的渠道必须具有服务能力,否则他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记者也发现,对于用友、浪潮、新中大、SAP等大公司来说,他们的渠道都在自己做实施和技术支持服务,并且也从中取得了不小的收获。但对于速达、任我行等小型软件公司的渠道商来说,服务则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话题。 一心想全部拿下速达在华东市场服务的杨文燕告诉记者,现在国内许多销售渠道,在卖产品时,都不打算收尾款,而是快速的把第一笔钱拿到就走人,从来没有长期发展客户的思想,这给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她表示,近90%的用户对产品提供商的服务是不满意的。 在杨文燕看来,速达拥有大量的用户,但他并没有把这些用户给真正开发出来,因为速达没有强有力的服务支持能力。因此,杨文燕打算做一个大胆尝试,即承担起速达在华东区的服务支持。事实上,速达在上海就有20多个渠道商,他们需要这样的服务机构给他们做支持。 目前,杨文燕已和多家渠道商合作,“他们像我们公司的销售,而我们在做实施和服务”。同时,杨文燕也透露,像用友等公司也想在相应的区域找到合作伙伴,把相关服务也代理出去,只是用友在面对诸多分子公司和渠道商利益之争的情况下,比较难协调。因为谁都想做服务。 服务或许是ERP渠道商发展的另一条道路。 | 本网发表此文,并不代表赞同本文的观点。 | | | | 责任编辑:张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