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走出企业内部 ERP的应用随需长大 | 发表时间:2006-12-26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ERP MRP 市场 | | 在讨论ERP时,就不要割断历史,用发展的眼光来理解ERP,必须从MRP谈起。 |
| | 走出企业内部 使用过MRP或者MRPII的企业或许对于这两个软件都产生过恐惧感,甚至会影响到对ERP的信任。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企业刚刚接触ERP,各种准备并不充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MRP只有制造业关心,而服务和流通行业并不关心,ERP却是可在所有行业通用的一种解决方案。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独立生存,它必须依赖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等合作伙伴的支持。进入到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的供需关系和市场竞争的范围扩大到了全世界。这时,仅仅有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显得不足了。 要把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所有的上下游,也就是同企业所有的供应商和客户实现信息集成;“管理整个供需链”就是ERP(企业资源计划)要解决的问题。ERP之所以能够实现,完全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企业业务流程的改进和优化,也同样需要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 从MRP到ERP的发展过程,就像水的波纹一样,由中心逐渐向外扩张。我们说MRP是制造业ERP的核心,因为它就是处在水波的中心,而且波纹首先就是由它引发的。 ERP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出现的。按照Gartner公司1990年对ERP最初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特点,产品研发与生产制造集成(技术与管理);实现企业内外集成(跳出一个企业的范围);管理整个供需链;协同(同步)运营。这些要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有相当程度的前瞻性。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还不可能全部实现,后来问世的SCM和CRM产品实质上是实现Gartner最初对ERP定义的补充。 全球资源利用与协同 为了获得整个系统的价值最大化及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以结成战略联盟体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他们越来越重视整个供应链及整个企业联盟体内的资源整合与协同。 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间的协同管理,ERPII的概念应运而生。目前,国内介绍ERPII多数是从GartnerGroup的定义出发进行解释的。他们认为:ERPII即是通过支持和优化公司内部和公司之间的业务过程来创造客户和股东价值的一种商务战略,也是一套面向具体行业领域的应用系统。 ERPII继承了ERP的属性和方法,ERPII中的企业是多态的企业,是企业从个性化企业向社会化企业的扩散。企业间的资源计划与核算可以继承企业内资源计划与核算的属性和方法。也就是说ERPII把管理对象扩展到了企业之间的管理任务、管理模型、管理算法和管理数据,使得企业之间的管理模式呈现继承、复用的特点。因而,ERPII的出现并不意味ERP的死亡。 从管理对象来看,企业间交易的对象是企业内部交易对象的扩展,企业间交易继承了企业内交易的属性和方法。企业人员、企业与业务伙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电子化交易过程都是对象之间传递消息的过程。企业间交易时单个企业成为了具体对象,具有了封装性和私有性。企业间的计划、组织、领导问题与企业内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问题在属性和方法上有相似性。 因此,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可以把企业与外部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看成是企业对象之间的操作和交易,ERPII对企业间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是从企业资源对象向企业间资源管理的扩展。 ERPⅡ比起ERP来,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企业能够优化配置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而且把供应商、客户、股东都当成独立的交易实体处理,因此供货商、客户、制造企业等可以作为交易对象来获取其中的资源。 因此,ERPⅡ的管理模式仍然继承了ERP的管理模式,在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管理方面继承了物料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的管理任务、管理模型、管理算法和管理数据,主要的改变是企业管理模式之间是通过消息进行沟通和协作,每个企业的管理模式成为了封装的具体管理模式,而企业之间的管理模式成为重点的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ERPII出来并不代表ERP就被淘汰了。ERPII是对ERP的一种扩展和提升,它的基础还是ERP,尽管ERPII与ERP的管理模式是基本相似的,但二者具有的是不同的目标市场。 现在而言,ERP和ERPII已经进入了平台阶段,即在一个更大企业信息化平台,比如说SOA的架构下,扮演企业资源和流程再造的角色,其作用是帮助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手段,往往会结合其他的应用比如SCM、CRM、SRM、PLM等等,发挥复合作用,但一般来说,ERP在其中会是核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