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ERP产业市场未来几年的综合趋势 | 发表时间:2007-1-13 来源:techtarget | 关键字:ERP 市场 软件 | | 未来市场上厂商的命运将会怎样,ERP项目应用究竟会有怎样的前途? |
| | 2006年中国ERP应用已经进入普及阶段,两三年后中国的ERP市场将会是怎样? 首先我们简要分析一下ERP(企业资源规划)在中国的这二十多年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走下去,未来的局面将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早期国内的企业实施ERP系统大多是国外的软件,那时候ERP是舶来品其前身是(物料需求计划MRP、MRPII制造资源计划),对于机械行业的企业,特别是产品、自制件、原辅料比较多的工厂,缺乏电脑对物料计划的计算,带来停工待料、库存积压的现象比较严重……那个时候中国的市场经济并不成熟,企业上ERP的目标也不够明确,多少带着提升管理的美好憧憬和对希望世界先进企业范例的崇拜,于此同时国内的MRP软件开发被纳入国家863计划,这方面也开始起步。 早期ERP系统的实施绝大多数是失败的,特别是在内资企业。主要是源于国外软件进入中国时的水土不符:缺乏本土化应用经验和专业实施人员,许多项目经理是从海外调来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专家或委派根本没有经验在本土紧急招聘的人员进行项目实施。项目失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派来的老外由于客观存在着巨大的语言、文化、经营环境等巨大差异,与中方人员的交流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这是项目实施失败的一方面重要因素; 2.缺乏实战经验的本土顾问虽然通常经过短期的严格培训,但是在项目的实施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认知,拿着一知半解的ERP系统,去匹配和改造企业的管理流程,这其中磕磕绊绊,面对庞杂的ERP系统脑袋是晕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多数用户将ERP示为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范畴,强调ERP对原有业务流程的适应和操作需求,更多地把ERP当作一个"网络计算器",拿先进的管理工具往落后的管理模式上套,ERP并没有提升到管理流程改造和"一把手工程"的高度; 在1995年以后,以SAP为首的国外ERP软件公司更加关注本土ERP顾问队伍的建设和样板用户的树立,早期国内的开思与北京利玛软件公司通过产品的完善和样板用户的树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9年由于千年虫的问题(许多软件系统为年份为两位,如:99年而不是1999年,要更换为4位记年方式)许多企业纷纷升级或更换计算机软件系统,给ERP系统应用带来一个高峰。 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厂商介入: 1.2000年前后,国内用友、金蝶成功上市,这些财务软件领域主力厂商,有更多的资金投向ERP领域,大力开发和收购ERP系统; 2.汉普、高维信诚、汉得等公司通过BPR(业务流程再造)与国外ERP系统的结合业务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3.国际五大(安达信、普华永道等)公司借助原有咨询业务的优势,纷纷实施SAP、ORACLE等大型ERP系统,取得了可观地增长; 4.早期国内自主开发ERP系统的公司在医药、机械、纺织等专业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5.台湾ERP软件在大陆的成长借助两个得天独厚的方面:一个是中国人相容性的管理文化,另一个是台资企业在大陆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工厂投资,这两方面促进了台湾软件快速抢摊ERP中低端市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