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自主创新产品采购预算办法 传递四方信息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讨论:评国内ERP厂商“商业模式”的“不足”
·遭遇生存危机 国产中小ERP厂商集体自救
·新会计准则下圆舞曲
·2006 制造业信息化热点之十四:ERP厂商,积极应对新会计准则
·2006 制造业信息化热点之九:国外ERP厂商开始关注民营企业
·企业ERP选型时如何要求ERP厂商做产品演示
 相关新闻
·
莞企升级引ERP厂商激战
·
国产ERP厂商成市场主角
·
顶级ERP厂商齐聚羊城,共同关注年度盛会
·
顶级ERP厂商齐聚羊城,共同关注年度盛会
·
服务能力是ERP厂商拓展中小企业市场重要因素
·
竞争态势激烈 ERP厂商重新考虑落子布局
 相关热贴
·什么样的ERP厂商能够引领ERP行业?
·中国ERP厂商差距的根源
·ERP行业的怪现状_为什么ERP厂商这么难洗牌?
·[转帖]美国某ERP厂商为国内知名电子公司做的ERP方案,DOC文档
·顶级ERP厂商齐聚羊城,共同关注年度盛会
·中国ERP厂商综合竞争力排名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ERP厂商须专注化 才可能拔得行业头筹
发表时间:2007-6-21 阿拉   来源:eNet
关键字:ERP厂商 ERP产业 陈启申 神州数码ERP 
市场开始细化,用户对产品市场细分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也就要求,ERP厂商必须专注化,才可能拔得行业的头筹。

    《2006中国制造业ERP产业发展年度报告》表明,2006年中国制造业ERP软件市场为34.08亿人民币,较2005年增长22.37%,约占全球ERP市场份额的1.47%。

  对于ERP产业而言,制造业拥有如此广大的市场潜力,完全可以成为ERP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但事实呢?国际ERP厂商在中国市推进受阻,而国内原有的ERP龙头厂商因利润增长趋缓开始战略转型企业管理软件和移动商务领域。一方面,ERP被普遍泛化,真正能够服务并优势于制造业的ERP厂商极少;另一方面,由于ERP厂商一味追求规模化发展,抛弃细分市场需求,转而进行“大而全”的产品研发,成为目前部分主流ERP厂商的典型做法。

  ERP行业领袖已不在,开始进入无序的纷争时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ERP厂商到底怎样做才能获得成功呢?为此,eNet硅谷动力记者就国内ERP产业发展的现状采访了中国电子学会ERP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启申教授、计世资讯副总经理曹开彬、某合资上市制造企业CIO彭超、天极网副总裁范锋以及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东等人。

  ERP是否应该泛化?

  eNet硅谷动力记者:ERP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非常迅速的,从起初的财务软件到ERP,再到现在被广泛提及的“企业管理软件”,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曹开彬:企业管理软件是ERP的一种泛化,两年多前,我就提到过ERP被泛化的问题。从厂商本身对ERP的理解来看,ERP是和生产制造型企业结合很紧密,通过不断的需求变化,开始解决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问题。而厂商为了推动ERP的整个市场需求,自身能快速发展,在产品上、理念上均包装上了ERP的外衣。尽管这样产的品和ERP有些相同之处,但并不完全吻合,也会叫ERP。可以说,ERP泛化的主要原因是供应商发展的需求。

  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使得ERP的概念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第二个从厂商来讲可以把整个的产业做大。但弊端也很明显,首先大家都叫ERP,就无法表现出自己的特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差异化问题,各家厂商的ERP产品到底适合于什么细分行业,功能点在哪里,都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其次,由于泛化导致了很多的无形竞争,反而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陈启申:ERP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Gartner咨询顾问与研究机构于提出的,其意义在于以经营资源最佳化为出发点,整合企业整体的业务管理,并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但是目前,ERP市场上存在了很多泛化的概念,导致了企业用户对ERP的认识不清,在面临ERP选型的时候无从下手。

  ERP不能作为一个管理软件的代名词,因为管理的范围实在太广了。每一种ERP产品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而不能被泛化。针对什么行业,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产品定位和名称,例如在医疗行业、金融行业等,都需要明确,这样才不至于误导企业用户。

  eNet硅谷动力记者:那这种泛化对于供应商和企业用户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范锋:我感觉对ERP的泛化是起到一些误导的作用,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我们很多企业不是做ERP的,他的能力和经验是不是可以扮演成功的、有竞争力的ERP供应商,我觉得这个是要打一个问号的。第二,ERP既然被泛化了,它承载的信息或者说客户对它的需求和期望都明显过多。这也会造成期望越高、失望越高的状况,前一段时间有人说ERP在中国的成功率是零,我觉得虽然这个说法有一点夸张,但是可能对ERP本身的承载和赋予的信息有关系。第三,那些不是ERP的厂商,要打着ERP厂商的旗号,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供应商的发展不一定是有利的,都没有体现出特色与专长。

  中国已经是一个世界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有国际和国内厂商同台竞争。然而,就现状而言,不能说哪个厂商已经获得成功。目前,不论是国际厂商还是国内厂商都有一种浮躁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中国企业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ERP并不是一个统而笼之的概念;另外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现在的国内的供应商也好,还是国外的供应商也好,都没有很好的、非常准确的来满足中国市场对ERP的需求。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市场上缺乏真正的领袖型厂商。

  李建东:ERP泛化从短期效果来看,对于供应商而言是有好处的,却对企业用户不利,因为他们无法弄清楚究竟什么样的ERP才适合自己;从长期效益来看,对双方都不利。ERP泛化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供应商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很有可能是供应商对ERP发展思路不清晰。而企业用户选型ERP完成,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所选择ERP的影响,但无法满足企业用户细分需求的ERP,当然也不能对企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帮助。

  ERP是否需要回归?

  eNet硅谷动力记者:ERP的泛化确实对企业用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领袖厂商的缺乏与整个ERP行业存在的浮躁现象,是不是可以说现有的ERP厂商在业务定位上出现了错误性的判断呢?

  彭超:不能说是业务定位的错误与否,而是一种回归。ERP英文很清楚,翻译成中文就是企业资源计划。但是什么企业呢?银行是金融企业,商场是流通企业,还有农业企业和其他企业,是不是能把从工业制造业企业中管理业务中所产生的经验,简单的应用到金融业、流通业和其他商业中,就可以达到上ERP的目的呢?绝对做不到。但是话又说回来,制造业企业的管理制度应该说是其他类型企业的管理业务中的最复杂的,因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特别的多。因此,对于ERP,我认为就是针对工业品制造或者讲就是制造业管理业务、厂商的管理系统。

  陈启申:ERP来源于制造业,应重点服务于制造业。早期,对于企业而言,ERP更偏重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MRP2(资源制造计划)显得更为重要,它是一个由原料供应信息,产品需求信息,产品制造信息,产品销售信息,消费者反馈信息,构成的一个封闭的信息环,这样可以更快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而ERP则是在MRP2的基础上发展完善来的,所以说它是从制造业企业出来的,主要是为制造业服务。

 
2页,当前第1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