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浅地看来,连锁零售有两种,集贸市场型和生活方式型。集贸市场型的连锁店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直接与厂商见面并交易的场所,生活方式型的连锁店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懂得自己特定生活方式的管家。
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国美电器和宜家家居。
国美的集贸市场VS 宜家的生活方式管家
前些天我需要一台电视,但是并不知道自己该买什么品牌的,我和太太去了国美。在海信、创维、TCL的摊位上转悠了一遍,每个厂家的促销员都拉住我们灌输自己品牌的优点,向我们提供各种建议。最后TCL的促销员打动了我太太,在他陪我们去交钱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收款台后面的小姐可能是这个店里唯一代表国美电器的人。她代表国美所做的工作就是确保我和TCL之间的这笔已经谈好的交易钱货两清。
而TCL为了能够把这台彩电卖给我,不仅仅需要花钱置办一个摊位,装点各种广告牌,雇一位能说会道的促销员,还需要放一些库存在国美,并且在北京设一个仓库,随时准备根据销售情况从仓库补货配送到这个门店。这一切都做得很好的回报就是当我把钱交给收款台的小姐时,国美会给TCL一张6个月的承兑汇票。而在TCL还没有去银行把这张票换成现金前,国美就用这些钱去租了另外的门面,打广告说新店特价酬宾,迎来新的顾客,继续收款……
集贸市场型的国美不需要为供应链操心,库存、仓储、运输、信息、计划等等供应链的工作TCL们都做了。
从国美出来,我们又去了宜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只是因为家里刚刚做了简单的装修,看看有什么东西好用。宜家没有促销员,除了让人对产品用途一目了然的陈列,还有一些简洁的白纸黑字让人多注意一下。走到卖椅子的地方,我们被一幅白纸黑字的招贴吸引住了,招贴上写着“投资于椅子,你的腰会很满意!”,上面还罗列了加班、全职、兼职等等不同的情形下,座椅应该有什么样的功能。意思是告诉你如果一天8小时都要坐在一张椅子上的话,这个转椅必须能够调节靠背角度。我太太是大学老师,大部分时间在家工作,我们记下招贴图上相应标准的推荐型号,毫不犹豫地交1000多元拿了回家。
太太是非常节俭的人,如果不是那个招贴图,买个椅子,她恐怕100块钱也不愿意花。毫不犹豫就掏出没有预算的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于某一个家居方面的需求,应该花多少钱、买什么样的东西来满足,她相信宜家的推荐,无论那是1块钱的杯子还是1000元的椅子。
为了卖出这种椅子,宜家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数量、型号的椅子摆在正确的店面位置里。而要做到这几个“正确”,三个月前,宜家要与制造厂家共同进行正确的设计;两个月前,这些椅子要装入正确的集装箱上船;两周前,这些椅子要进入正确的国内分拨仓库……
生活方式型的宜家需要为供应链的全过程负责任,需要控制从工厂生产、包装、仓储、运输的执行全过程,需要控制从需求到设计、预测、库存、促销的计划全过程。
显然,当今中国的零售市场,国美电器经营的家电集贸市场可以和宜家家居经营的家居生活方式一样成功。
但是,两年之后,当家电连锁经营者们再没有新店可开,大家必须展开质的而不是量的竞争时,谁的服务能更靠近宜家一些,谁就能对消费者有更强的影响力,谁就能够以自己的零售品牌为依托更大程度上整合厂商的库存、物流、促销资源,谁就可以更低的供应链总成本实现销售,谁就会夺走还停留在集贸市场阶段店面的消费者。
所以,当店面数量越接近饱和的时候,集贸市场型的连锁越接近死亡。问题不是要不要向生活方式型的模式靠拢,而只是以什么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靠拢。
近日闻听国美收购爱多,有人评论是国美价值链的战略延伸,然而国美模式当前面临的问题是以太短的零售供应链获得了太多的分配话语权,这种不平衡的关系不可能长期保持,最终是要么丧失话语权,要么延伸自己的供应链能力。收购厂商显然不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苏宁一直是标榜服务的,然而,从上市公司的报表上就可以看出,所谓的“苏宁服务”优势不过就是空调安装,是苏宁多年前做空调经销的时候留下来的老本,仅以一个庞大的空调安装队,也确实还说不上与国美的集贸市场有什么差别。
那么承载生活方式的供应链能力,从哪里开始呢?
配送中心:供应链枢纽还是肿瘤
苏宁、国美上市后,都公布了在全国投资建立现代化配送中心的计划,理由是要提升供应链能力。
的确,配送中心是连锁零售的供应链枢纽,只有依靠这个枢纽,才能实现门店库存与供应商库存的整合,实现对安装、配送、售后服务等各种消费者服务需求的整合。因而,配送中心是连锁零售供应链体系的桥头堡,从进入配送中心开始,商品编码包装必须符合连锁经营的标准,订单票据换成连锁零售体系的格式,库存计划由连锁零售主导……没有配送中心,供应商的供应链就长驱直入直达门店,连锁的供应链就是一句空话,生活方式管家也必定是一句空话。
然而,配送中心不一定就成为供应链枢纽。在很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仅仅是连锁免费囤货的仓库,由于连锁不花钱就把货买进仓库,所以这个仓库往往库存堆积如山,它使得供应链流动的速度更慢,损耗更大,总成本更高。这样的配送中心不是枢纽,是肿瘤。
枢纽还是肿瘤,显然与配送中心下的土地拥有权没有关系,与配送中心的钢筋货架没有关系,甚至与配送中心里捡货、装卸的工人属于哪个企业的员工也没有关系。
对于连锁来说,当然需要好的配送中心设施,专业化的运作能力,但是这些并不能保证配送中心成为供应链中的整合枢纽。因而,这些对连锁来说,绝不是核心能力,从外面收购或者自己投资建设都可以。相反,利用别人已经有的设施,把物流运作外包给专业公司显然比自己搞省时间,也许,还更省钱。
枢纽还是肿瘤,真正的决定因素不在配送中心里,而在连锁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在连锁总部与门店的协作关系,换句话说,在供应链上下游的流程和规则中。
对于真正急于发展供应链能力的连锁企业,恰恰应该把配送中心的设施和运作问题交给更加专业的物流公司,而自己专注于与供应商及门店的协作流程和规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