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SCM及物流 |
|
| 中国的供应链基础工程 | 发表时间:2005-10-25 来源:信息周刊 | 关键字:供应链 SCM | |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们相信,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建立并营运共享的、靠近生产厂的物流分拨中心,他们就能够帮助企业确保对生产厂的及时配送,并最终确保对港口码头甚至客户的及时配送。 |
| | 自1993年起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公司(Delphi Inc.)目前在上海和北京等地拥有11个工厂。超过200家中国供应商和约250个海外供应商支持着德尔福公司在中国的运营。公司营运和物流副总裁马克?洛伦兹(Mark Lorenz)指出,中国的一些货运商正在提高自己的IT能力,改善对客户的文档与电子票据处理能力。但是,这项工作的进度依然很慢。德尔福公司正分步骤地改善数据仓库中信息的使用水平,目标是在日渐拥挤的中国公路网络中找到最佳的公路运输线路。公司安装了运输与物流应用软件,包括供应链模拟工具,将其在中国的所有运输到德尔福中国物流中心的货物发送点连接成一个网络。 德尔福公司已经在欧洲、墨西哥和北美地区使用这个软件,公司希望这个软件明年初能在中国全面运转。“IT工具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运输线路的情况,并更好地模拟它。”洛伦兹说。采用了这个软件后,德尔福公司能够更好地进行规划工作,并从运输商那里得到最低的价格,实现更小批量、更高频率的及时(JIT, Just-in-time)配送。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们相信,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建立并营运共享的、靠近生产厂的物流分拨中心,他们就能够帮助企业确保对生产厂的及时配送,并最终确保对港口码头甚至客户的及时配送。这将使企业极大地降低运输费用和供货时间,UPS公司供应链解决方案部门负责欧亚地区的副总裁约翰?哈佛提(John Hafferty)说。UPS公司供应链解决方案部门年收入达到24亿美元,这个部门花了多年时间建立自己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以及在中国的合作伙伴网络,来提供以上这种分拨中心服务,以及货运代理、订单执行和海关代理服务。UPS公司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能使企业只要一个合作伙伴,就能获得物流、货运和仓储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正常产品被海关滞留,说明这些产品要么不是没有申报,要么就是编码错误。” 哈佛提说。 在非常讲究规则的海关环节上,UPS公司的IT系统能够实现文档自动化。2001年,UPS公司吞并了一家在中国运营的大型货运及海关代理服务公司飞驰公司(Fritz Cos.)。这家公司的供应链可视工具(Flex Global View)也同时被收购。UPS公司通过XML把公司在当地的物流合作伙伴联系在一起,并利用Flex Global View软件,使其客户能够监视订单、发货、清关及其他业务流程。今年稍早时候,UPS公司推出了贸易向导(Trade Direct)服务,这种服务针对那些采购中国制造产品的零售商。从货物从中国工厂运出来,到进入远洋轮上的货柜,到派送到美国和欧洲的零售商店,零售商们对整个运输过程都可以进行追踪。 联邦快递公司在亚洲建立了供应链物流服务,现在每天从中国运送近50万磅货物到美国和欧洲。在上海的物流配送中心,联邦快递公司利用内部系统管理客户从订单、仓储到运输网络的所有事情。联邦快递公司亚洲其他地方也有几个类似的配送中心。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并不是所有的物流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只要劳动力价格保持低廉,跨国公司还是会呆在中国。 联邦快递公司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仓储可视系统(EC-Inventory Visibility)和电子商务仓储管理系统(EC–Warehouse Management),可以根据已经在配送中心提取的货物数量,对订单进行更新和确认,并对客户的订单和货运进行追踪。另外,系统还能够记录货运和提单的数据,提供以往采购的具体数据。这些尖端的监视与报告系统,不仅能够对库存不足的商品提出预警,而且能够取代大部分案头工作和重复的在线数据录入工作,从而达到降低客户运输成本的目的。“我们在全世界都拥有实物资产,但技术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全球安排,沟通客户、管理数据。”联邦快递亚太区总裁大卫?昆宁汉(David Cunningham)说。 目前,物流提供商们已经开始关注正在不断增长的航空运输市场。根据物流业的预计,全球航空运输市场在未来20年中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今年二月,30多家来自非洲、亚洲、欧洲、北美和南美的的货运商组成了世界货运联盟。这个联盟由领航航空运输公司(Pilot Air Freight)领导,目标是通过一个合作网站,对超过全球一万个机场(包括中国的机场)的进出口航空货运进行跟踪。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并不是所有的物流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只要劳动力价格保持低廉,跨国公司还是会呆在中国。“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点很重要,”太平洋自行车公司的马修斯说。“经济在发展,而技术将会是主导力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