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通过协同采购系统,采购订单直接在跟供应商在网上确认,采购订单网上发布,供应商上网查看并反馈确认信息;支持VMI的运作模式,供应商网上查询寄售仓库库存信息,根据订单和库存自行补货;供应商送货前要在网上创建送货单,送货同时发布送货通知,借此规范了供应商送货,可以提早发现订单的缺失,同时让采购和仓库第一时间了解供应商的送货状况,有效地降低了库存;财务对帐信息,让供应商自己上网查询并核对的送货记录、及时开票,减轻了采购的负担同时缩短了财务付款的处理周期。协同采购的上线,系统自动从ERP同步数据,不再需求传真电话,供应商可以第一时间获得相关数据,并及时反馈,节省了沟通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
第三阶段是询报价和供应商评估系统,是在第二阶段上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经过前面两个阶段,到第三个阶段的时候,无论是内部用户还是外部用户,都已经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系统,根据参考手册就基本可以掌握系统操作,不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用户培训上。询报价系统,采购在网上对相关供应商发布询价信息,各供应商网上回复报价资料;采购员监控询报价进度,对于供方的报价根据实际状况选择接受或者拒绝供应商报价,被采购回绝的报价供应商可以重新报价。网上询报价作业,节省时间人力,为进一步的价格谈判提供了依据。

图:询报价的处理流程
供应商绩效评估系统,建立完整的供应商评估体系,从质量、交货、服务、合作等多维度综合分析供应商绩效,纵向横向深入分析评估结果,比较查询供应商的优劣,达到逐步完善整个供应体系。评估结果发布后供应商可以直接查询自己的得分状况,及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

图:评估处理流程
实施经验分享
实施供应链项目要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因为协同采购中许多数据都是来源于ERP的,在江淮项目进行中发现了不少ERP基础数据上的缺失,所以项目的过程也是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原来的ERP系统应用的进一步完善。实施供应链系统需要对原来的作业流程重新审视和梳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原来在流程上、管理上的一些漏洞,结合新的系统经过大家的讨论分析并改进了原有的流程,并用制度加以固化。
供应商的辅导和培训工作。供应链系统应用的好坏跟供应商配合程度有直接地关系,而供应商的信息化程度和水平又参差不齐,这就给系统全面上线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交流平台上线前,首先发函对供应商的信息化状况进行调研,因为整个供应链系统采用的B/S架构,所以除了要求能够上网外,不太需要供应商额外增加其他投入。为了能够让供应商理解和使用系统,专门花时间进行供应商的培训,为了保证效果,租用外部场地进行封闭培训,培训中PPT讲解、操作演示相结合,并安排足够时间让用户上机练习,另外为了保证效果培训后用户要参加考试,考试通过方为合格。培训过程中有培训讲师和采购员在场负责解答用户关于系统及流程方面的疑问。培训后系统试运行过程中,有咨询热线负责解答用户使用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开始上线的时候,接到供应商的电话很多,什么问题都有,但在一个阶段实施周期结束后,供应商就开始熟练使用系统而较少出现使用的疑问了。
制度约束与保障。为了保证系统的运行和使用效果,江淮汽车制定了信息系统使用规定,对内部及外部用户使用系统进行了制度规定,要求供应商在明确规定内容后签署意见,对于未按照制度执行的会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甚至取消其供货资格,以此来督促其应用系统。项目期间曾对不登陆的部分供应商进行了处罚。
E化采购平台让供应商与企业随需而动
在双方成员地共同努力下,项目进行得十分顺利,系统应用的效果也已经逐渐显露。现在采购部使用电话传真比以前少多了,比如以前每到月底那几天采购员都在争抢打印开票资料,而财务全部收到供应商的发票时间要隔好久,其所附的发票明细资料格式不一并且难以核对,现在每月供应商自行登陆系统下载开票明细,省时省力,对于财务来说,统一的格式,方便的查询和统计也极大的提高了作业效率。
总体来说,采购供应链项目
构建起一个供应链管理的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目前所有供应商都有使用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平台传递各种信息及资料。
通过供应链系统大大降低采购人员的作业负担,同时减少了传统的电话、传真等低效的沟通方式使用,降低了沟通成本。
改善现有的作业流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信息反馈及时,提高工作效率,也为更进一步深化供应链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终实现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作业效率,共同应对市场变动,用商务车副总的话讲就是说通过供应链管理减少了滞流,加速了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