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嵌入式智能人机界面与PLC的通讯
·组态软件—工业控制中的“操作平台”
·PLC在混捏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设计
·数控维修改造的方法
·过程控制的发展:从DCS和PLC到混合型控制系统
·基于PLC实现的大型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控制系统
 相关新闻
·
PLC专业技术图书首次出现国产品牌专著
·
和利时G3小型PLC软件发布升级版本
·
台达PLC优异表现,获机床专家襄赞
·
台达PLC单轴定位模块,数控领域小试牛刀
·
和利时推出国内首款自主产权LK大型PLC
·
“品质·服务”,和利时06FAPA呈现国产PLC之精彩
 相关热贴
·文章评论:嵌入式智能人机界面与PLC的通讯
·变频器.plc培训
·提供最新版组态软件和PLC解密软件下载
·变频器与plc技术
·文章评论:PLC与PC-based控制及其在包装行业应用的差异
·plc与变频器培训事宜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SCM及物流
 
基于西门子PLC技术的工厂物流自动控制系统
发表时间:2006-2-7    来源:《物流技术与应用》
关键字:PLC 自动控制 物流 
西门子上海移动通讯有限公司要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转和大规模生产的高效率和适应生产移动通讯产品种类的迅速变化,其生产过程中的有关材料、零部件和成品的生产配送是否按照需要做到有序、均匀、及时和准确就变为至关重要。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工业自动化技术,在上层ERP中生产管理系统的配合下,在该公司的库房、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之间,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物流自动控制系统,以实现生产过程中生产物料按计划自动配送。

    4.物流出口处的控制
    当该托盘箱在叉口分开装置作用下从循环输送线进入出口支线时,PLC会控制升降机把托盘箱引导到地面输送线,送到目的地,使托盘箱退出物流输送系统。同时PLC会调用功能块,在实时数据库中删除该项托盘箱的记录信息,并通知上层生产管理系统,该条生产指令执行完毕,该托盘箱已送到指定物流出口。
 
   


图4 包装中心平面图

    系统的PLC控制程序的结构

    采用STEP7语言编制PLC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以清晰的线性模块化方法体现出物流控制方式和结构。可分为以下部分:

    1.运动设备控制
    对所有皮带输送机、滚轮输送机和升降机按照所需的模式运行,保证托盘箱在输送线上能够畅通连续运行。
    2.输送路径控制
    按照托盘箱的路径控制码,控制输送线和叉口分开装置,实现托盘箱输送当中的路径选择。
    3.自动识别系统的数据处理
    把条形码激光扫描仪和PLC的实时数据库相结合,完成对输送线上托盘箱的自动识别。
    4.与上位生产管理系统的接口管理
    主要处理与上位机的信息交换,包括通讯规约、报文格式、通讯编码和解码及诊错等。
    5.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
    利用数据块建立数据记录存储区,存储托盘箱的记录信息。利用功能块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为输送系统路径控制提供依据。
    6. WinCC监控的数据处理
    配合WinCC监控,进行的数据处理,主要有报警处理、有关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处理等。   

    为保证该系统正常可靠有效地运行,减少各种故障,采取了下列措施:1.可视化监控系统;2.输送线的睡眠状态方式;3.路径合并控制;4.托盘箱输送的均匀性。

    从上述分析得知,为西门子上海移动通讯有限公司实施的工厂物流自动控制系统,实际上是系统在执行生产管理系统的生产指令中,利用PLC控制系统自动调节物料输送的过程。系统通过控制输送链运行和标准托盘箱的路径选择,把物料输送延伸到库房和生产线的各个环节,把库房、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有机地连接起来。在衔接人与工位、工位与工位、加工与存储、加工与装配、装配与包装等物流环节的同时,也具有物料暂存和缓冲的功能。因此,该物流自动控制系统经过调试和运行,其生产物料自动配送能力可以满足各种产品的生产需求,可以满足该公司的设备和生产的高水平和高效率运转的。
    基于PLC自动控制技术的物流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现代化工厂提高生产效率的有力措施。它把加工车间和专用仓库融为一体,实现了生产物料输送的自动化和柔性化,缩短了响应周期,降低了工位存储,同时也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和柔性化。这个系统犹如不知疲惫的搬运工,严格按照指令连续不断地进行物料输送。所以,物流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制造和加工领域里,尤其是在大规模、高效率、连续生产的企业里,的确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2页,当前第2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