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人才的培养:冷眼观潮者这样说
余芸付(上海伍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培训总监):“谁才真正需求物流培训?”这个话题有点广,我不是专业做培训的,更不是专业的培训老师,但却一直不知不觉地就这样培训和被培训着,且被培训的次数远远大于我培训别人的次数,对培训市场有一些了解,特别对物流培训市场有一些了解,浅显之谈,不求苟同。 “物流培训市场”如同物流市场一样“乱、散、杂”。“乱”,随着物流热和物流本身的发展,国内到处是物流培训机构,不管有没有资质都在做物流培训,咨询公司啦,物流咨询公司啦,信息公司啦,等等,让人眼花。“散”,到处都是,且分布不均,随时开班,今天有,明天就没有了。“杂”,国内的、国外的,国有的、民营的,大的、小的,专业的、非专业的,只要找个讲师就可以开班了。目前在国内相关物流方面的证书不少于十种,我碰到不少手握一把所谓的物流证书,还在到处找工作,根本不知道物流企业早就对这些物流证书不感兴趣了。正是这些杂牌军让物流企业认不清,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本身没有完善的人才培训系统,因而对商业性培训公司产生很大的需求。但是,他们等待观望的时间很长,也难怪那些中小型物流企业对物流培训公司的认可程度很低,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
物流企业在人才培养认知上的偏差,以及培训机构在培训质量上的难以服众局面,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物流人才的匮乏,多数物流企业在人才需求中只能实行“拿来主义”策略。
一是物流企业本身的问题。“物流”如今在人们的眼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现代物流发展也有近八年的时间了,“物流”的“热”度已过,人们不再追捧物流了,这种平静之后,我有种后怕,发现物流这几年“并没有怎么发展”,物流企业依然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生产制造企业也只是一味地“低调”,违背了物流的理念和运作规律。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家真的都会“做物流”了吗?真的不需要培训了吗?近段时间我发现,物流从业者感觉上有点儿飘,“物流不就那么简单嘛”,“物流不就是搬货运货嘛”……
物流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不够,培训的心态不正,孰不知,企业的最大财富就是员工,企业对员工最大的福利就是培训,部分物流企业在用人方面理念有误。
物流企业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打人海战术,企业自身学习的氛围又不好,主动意识差。员工因收入问题,对培训也是望而却步,再者因工作时间实在“紧凑”,放弃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当然,也有部分员工本身学习意识就差,工作主动性也不强,因为在实际工作当中也没有学到应有的物流知识,并不善于总结。
二是培训市场太乱了,培训市场中的“物流培训市场”就更乱了。首先不明了物流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物流培训和物流人才,其次是师资力量问题。特别是物流发展的前五年里,所谓的”物流教师”满天飞,懂物流理论的不懂实际操作,懂实际操作的不懂物流理论,既懂理论又能操作的物流专家,其实是在物流企业的物流职业经理人中,他们立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都不愿意出来讲课。近两年可喜的是出现了实战派的讲师,满足了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
物流培训在实际过程中显现出的“不专业”也是难以服众的原因之一。物流是个跨多种行业的服务行业,物流环节复杂繁多,因此需要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物流培训单位往往是顾此失彼。同时,物流又是实际操作性很强的行业,最适合的培训方式是:企业内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因此,物流培训不得不涉及项目管理内容,但目前讲授物流项目管理的老师很少,物流项目全是由不同的个案组成,然而,没有实际操作过或管理过一个物流项目的人,是不可能把物流案例讲述得通俗易懂的,不能系统地分析物流案例的前因后果,大多数物流讲师讲述的物流案例都是“去头去尾”的案例,部分老师会委婉地说,“这是商业机密,要保护物流案例所属单位”,我国近八成物流受训者对培训效果不满意。
除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之外,物流培训市场还有以下有趣的现象。
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当中,近八成的人员是经过物流培训而知道“物流”并从事“物流”这个产业的,但我国所培训的物流毕业生从去年和今年才开始走向工作岗位,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更有趣的是,物流企业对这些“物流师”(应届毕业生)根本不“感冒”!还是“一股脑”地去“挖”物流人才,造成物流企业的人才流动远远大于其它行业,其中不乏一些物流人才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断送。
大家都在“挖”人才,那人才来自哪里呢?近期发现,部分物流企业其实就是在“人才对调”,严重的是多家物流公司的物流人才轮换,最终发现,还是那些人,还是那几家物流公司,这种有趣现象就出现在我国物流最发达最具代表性的上海,我想,华南和华北也会有类似现象出现。
物流从业者一旦从事物流工作后,就很难再接受相关物流培训,企业负责人也一直认为,员工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不需要培训。其结果是员工自己也会认为“物流”很简单,不就是手中这些工作嘛,太简单了,甚至有不少物流人才后悔从事了此行业。两年前很少听说有物流人才转向其它行业,偶尔会有从第三方物流转向生产制造的企业物流,近两年,我观察到有不少物流人才转行不再做物流了,要想知道他们的回答就一个字:“累”,两个字:“太累”。
因为什么呢?不知道发现没有,物流职业经理人大多是“穷光蛋”,物流前几年是很赚钱,但钱都被老板赚了。人力资源专家常说,目前,我国的职业经理的土壤还很差,氛围更差,企业也许说,“中国的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最差”。无奈,企业发展不还得靠“职业经理人”吗?
“谁才是真正需要物流培训的呢?”就企业而言,首先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其次是生产制造企业。
第三方物流市场不是简单的“乱、散、杂”问题,且“小、多、竞争激烈”。他们的准入门槛很低,“一部电话一张桌子”的公司并没有得到改观,更有甚者,什么都没有的“物流黄牛市场”依然发达。我不止一次问过部分物流专家,“我国的物流谁在做?”“物流的实际操作人员是哪些?”物流不同于其他行业,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很少,不足20%,80%左右的操作人员当中90%是司机和装卸工,由此看来,我国的物流是司机和装卸工做了。大家都在炒物流,都在埋怨物流业的从者人员素质很低,都在找物流发展的瓶颈,其实最大的瓶颈就在眼前,那就是必须立即提高司机、装卸工基层人员的素质。这两大群体的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不了,整个物流就不会有发展!鲜有听说有培训机构对这两类人群做培训,物流企业也不会重视他们。
培训界一直在忽视对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培训,没有人去关注企业物流。企业同样需要物流培训,企业的物流部门和物流从业者不懂物流,不懂第三方物流,那更难办。殊不知“物流合作”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企业不懂物流,对3PL只是一味地“考核”和“处罚”,而不是以一个战略合作伙伴来看待!可喜的是,近几年部分企业开始邀请第三方物流的专家,以及职业经理人去他们的企业培训了,我本人就是其中之一。其结果,企业更了解我国物流现状和运输市场,特别是运价体系的构成,更理解第三方物流的难处和不易了!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更紧密,共同在为降低企业的“物流总成本”努力着。
就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培训的需求度而言:首先是中小型的物流公司,其次是大型物流公司。
大型物流公司能够有今天的成绩,与重视员工培训是分不开的,他们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与培训流程,“员工流失率”反而低于中小物流企业,并且人才需求很大,把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人才吸引了过来。然而,现实表现是大型物流企业对培训的需求远远大于中小型物流企业,培训机构举办的物流培训和相关公开课,全部是大物流公司员工的身影。
为何说中小型物流公司最需要物流培训,甚至企业的老板都需要物流培训呢,因为他们的培训意识差,因为培训机构不关注他们,因为目前物流培训界和传媒界不关注他们。
今年,上海有家物流咨询公司开设“中小型第三方物流职业经理实战培训”课程,由我来主讲,我有幸了解到整个招生与推广过程,实属艰难! 结果是———公开课开到第五期了,小物流公司是一个人都没有来,其结果只是“0”。中型物流公司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很重视物流培训,但对当今国内物流培训市场“不敢恭维”,同时物流培训市场相关费用过高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小型物流公司培训现状就更让我欢喜让我忧了。我国小型物流公司要占到70%左右,中型物流公司占20%左右,大型物流公司还不到10%呢。上海那家物流培训公司开设此项课程的对象就是国内大部分小型物流公司,有点可怜,“物流界”其实对他们的关注是很不够的,没有相关展览会和相关物流会议、论坛让他们参加,也通知不到他们,他们也得不到这些信息,对我国的物流发展前景和物流动态并不知晓。物流的培训市场和整个培训市场没有去关注他们,原因是,那里没有市场!
他们也知道自己要培训,要学习,但就是不肯花一分钱!但花在吃喝上是大手大脚。他们主要是学习的理念和氛围很差,这需要有人去做这块市场,但是,谁会愿意呢?物流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处于操作环节中的每一个节点上的每一个人员,都必须熟悉并能理解物流各个流程和环节的过程以及意义。物流需要每个人都有全局的眼光和思维,这个行业不提倡“做好本职工作”,每个环节上的人员都要关注上下游实际操作情况。
培训,就是培养和训练。中小型的物流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物流培训,也不能一概而论,得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尽可能去寻找有实战经验的物流老师,要有连续性,要注重企业内部培训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学习。培训的方式只是手段,目的是掌握特定的知识、技能并养成某种能力,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培训方式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讲座式报告式培训、企业内部培训、互动型培训方式、一对一培训、现场培训、案例培训、咨询式培训等方式各有千秋,但不管哪种培训方式,必须多讲“物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