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MES应用的必要性
中国制造业在规模扩张期的优势已渐渐失去。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制造业似乎有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和原材料资源。这使得在我国生产的产品具备较低的成本,在国际上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制造规模的扩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下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劳动力成本上升。由于多种原因,城市、制造业密集区的劳动力市场开始紧张,在中国内地和沿海地区,新工厂不断涌现,超过工人成长的速度,最近几年甚至各地普遍出现"劳工荒"的现象。由于日益严重的人员短缺,及工人的自我维权意识增强,再加上农村生活状况的改善造成的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季节工人减少等原因,我国产业工人的工资呈上涨趋势,虽然按照西方标准虽然仍然很低,但工资的上涨直接增加了生产成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人工成本的增加是制造业企业不可逆转的。
土地和税收成本增加。大家都记得开放初期,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迅速发展经济,在土地资源、税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但是,土地是国家的土地,不可能长期优惠甚至无偿使用;税收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保障,也必将会逐渐回归正常水平。因此这部分的成本增加也是企业不可逆转的。
价格竞争不断升级、资源逐渐缺少。国外资本和民营资本投资快速设立新工厂,加剧了国内企业的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竞争。制造商们无法按照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速度来增加价格。
MES对制造业企业的作用
现代MES融入了精益生产、JIT、TQM、6∑等管理思想,其最终目的是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MES提供生产计划的执行力,保证生产计划如期完成。如同其他经营活动一样,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也存在计划与落实两个层面。正确、科学的计划是保证任务完成的基础,但只有计划是远远不够的,计划若不能得到落实,就是空谈。MES从执行的角度,担负起将计划落到实处的职能,从详细排产、资源调度、质量管理、过程管控等多方面着手,保证计划的实施。
在很多企业,主生产计划(MPS)是粗计划,特别是生产批量较大的企业,有时一个主生产计划的周期达数天甚至数周之久。例如一些通用件的制造企业,往往按大批量计划备货的形式制订生产计划,这样,如何根据设备、人员、物料、模具等生产资源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生产计划的分解,就成为主生产计划执行的首要任务,MES的计划与排产功能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
目前,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模式越来越多的转向MTO(按订单生产)模式,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在同一条线上连续生产,每个订单的工艺都不同,在频繁切换产品的情况下,工人极易发生工艺错误的现象,造成返工多、不良率高,生产效率低下。MES根据每个订单的工艺要求,参照相同工艺连续生产的原则进行排产,并通过生产详细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判断每一步加工操作的正确性,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工艺错误的发生,能使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
缺陷产品招回制度正在推广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如何准确地定位存在缺陷的产品,降低招回成本,成为这些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MES在生产过程中对具体的生产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形成可追溯的产品制造过程数据库,给缺陷产品的准确定位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企业的生产工艺改进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的过程,MES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详细的信息记录,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出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问题,指导管理人员逐步解决和改进。某大型国有企业在实施MES前,竟然没有人能统计出在制品的数量,在制品数量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数字,仅凭工人的估计,给计划、调度等工作带来不准确因素,同时,也经常造成在制品的丢失、意外损毁等现象。
MES是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必需
MES作为联接顶层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控制系统的纽带,是制造业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MES与ERP、SCM、SCADA、DCS等系统的协同工作,构成了制造业企业全面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了真正的企业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和企业运作自动化。
MES作为计划的执行工具,可以融合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等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和理念,结合先进方法论、现代信息技术和企业的生产实际,为企业打造出高效的制造快车线。企业科学地运用MES,结合其他管理工具和手段,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是现代制造企业实现稳步快速增长、建立高效制造模式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