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MES |
|
| 纺织MES“十一五”蓄势待发 | 发表时间:2007-2-7 吴迪 来源:e-works | 关键字:MES 十一五 纺织 | | 纺织企业多年来应用的棉纺织厂自动监测系统、服装厂车间生产物流系统、印染厂生产过程集中管理系统等都属于MES的内容。由于长期被看作不同的应用系统,不能做到综合集成,往往成为信息孤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 | 信息化领域的技术日新月异,新名词层出不穷。在许多信息化"三字经"中,ERP、CAD已经耳熟能详,深入人心,但是MES在纺织行业还很陌生。 MES基本概念 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简称MES)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车间制造管理技术,属于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它定义为位于企业上层ERP与底层设备自动控制系统(CS)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系统。其内容包括:制造过程中的生产调度、生产过程监控、物料跟踪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强调制造计划的执行和产品制造过程的控制,使生产现场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做到准确、及时。一方面,MES可以对来自ERP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细化、分解,将来自计划层操作指令传递给CS;另一方面,可以采集设备、仪表的状态数据,以实时监控底层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可以为ERP、SCM提供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实现生产制造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从而加强计划管理层与底层控制之间的沟通。 MES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快速反应的、有弹性的、精细化的生产管理环境,协助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在制品、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从而实现先进制造的管理要求。 一句话,MES是连接企业管理层和生产控制层的桥梁。正如专家的形象比喻:如果说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王"字,ERP是上面一横,CS是下面一横,MES则是中间的一横和一竖,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行业特点鲜明 与ERP相比,除了要求数据的实时性之外,MES必须与各行各业特有的工业生产设备紧密结合,行业特点更加鲜明。国内钢铁、石化企业研究开展了MES应用,形成了一些商品化系统,但是纺织行业的情形有很大不同。 就应用现状而言,纺织企业多年来应用的棉纺织厂自动监测系统、服装厂车间生产物流系统、印染厂生产过程集中管理系统等都属于MES的内容。由于长期被看作不同的应用系统,不能做到综合集成,往往成为信息孤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纺织企业精细生产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情况下,车间管理、排产、质量跟踪等功能包括在ERP之内。但是由于行业化、个性化的要求高,通用模块很少能应用,需要二次开发或定制开发。这对于缺乏行业背景ERP供应商来说十分困难。因此,在ERP和底层CS之间的车间管理层,逐渐成为上下沟通的瓶颈问题。许多企业转而寻求专业化开发商,新的需求就应运而生。那时可能还没有明确提出MES,但是这一类需求都属于MES最适合的范畴。 两年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了《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在2010年要重点突破和急待解决推广的28项关键技术中,第27项"纺织厂生产监测和管理系统"就是MES的重要内容,表明了行业的科技发展导向,具有前瞻性。 近年我国纺织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设备改造,从而为MES应用带来契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纺机设备,大部分落户于中国企业,大大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连续化水平。从去年的第十届国际纺机展看,全线的纺纱织布设备都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并大多数配有计算机监测系统。这样,一方面解决了长期困扰纺织行业的生产设备数据自动采集问题,为企业实现生产制造管理自动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企业现有管理的不适应,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跟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行业应用需求 棉纺织行业: 棉纺织厂自动监测系统在生产现场对生产过程中的产量、质量等信息进行在线采集和处理,对象主要为织机、细纱机、落筒机等,也包括实验设备仪器。近年来,如无锡一棉、西北五环、洛阳白马等企业建立了织机自动监测系统并投入应用;天津纺织集团以整体搬迁为契机,做出了监测系统的总体规划,确定了技术方案,使信息化上了一个新台阶。沿海地区的企业借建设新厂的机会,为全线的进口纺纱织布设备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准备建立覆盖全厂的监测系统。 国内目前有一些单位致力于这方面的产品开发,如天津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长岭纺电公司、无锡华明公司、厦门软通公司、陕西元丰公司等,但尚未实现产品化,用户也不多。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希门公司和经纬纺机合作,依托设备供应商的实力,在去年国际纺机展上推出其棉纺监测和管理系统,并冠以了"棉纺MES"的名称。 车间生产调度系统是MES在棉纺织行业的另一个重要应用。目前国外软件未见有使用,而国内软件还处于开发和试点阶段,智能化生产调度模型是关键技术。如清华大学CIMS中心的智能动态生产调度系统曾在广东溢达集团获得较好效果,今年又得到国家863计划支持,在洛阳白马进行试点,并有望在行业推广。 |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 | | 责任编辑:张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