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创新推动商业价值高峰对话
·投资MES的效益在哪里?
·MES 入门:逛超市体会MES
·夏新笔记本,MES管理支撑自主品牌
·稳定+可靠,IBMESERVERI系列加速一汽解放卡车信息化建设步伐
·精诚MES条码质量追溯系统助汽车工业生产现代化
 相关新闻
·
ENOVIA MatrixOne在服装业贸易展上首次展示与Adobe Illustrator软件的集成
·
第二届中国制造业MES应用年会隆重召开
·
CATIA/ENOVIA VPLM用户实现对ENOVIA MatrixOne业务流程能力的全面兼容
·
IBM和Dassault Systemes发布了面向在线3D协同智能的3Dlive
·
上海汽车在整个企业内部署Dassault Systemes的PLM解决方案
·
Dassault Systemes PLM高峰论坛在沪成功举办
 相关热贴
·离散行业MES关键技术难点讨论
·SPC,大家的MES中会用到吗,发点资料
·MES案例整理,请大家修正补充
·LCD/PDP产业做MES/CIM的朋友请进来留名
·电解铝行业的MES或者管控一体化
·2007年广州MES研讨会资料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MES
 
纺织MES“十一五”蓄势待发
发表时间:2007-2-7 吴迪   来源:e-works
关键字:MES 十一五 纺织 
纺织企业多年来应用的棉纺织厂自动监测系统、服装厂车间生产物流系统、印染厂生产过程集中管理系统等都属于MES的内容。由于长期被看作不同的应用系统,不能做到综合集成,往往成为信息孤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服装行业:
    车间物流管理系统在服装(包括针织)企业应用较多。像条形码系统近一两年加快发展的趋势明显,可以实现流程卡管理、在制品追踪管理、现场物料管理、仓库管理、出货管理、包装监督、售后服务等,并及时地向ERP提供数据,保证了基础数据采集面。由于自动测量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RFID等新技术走向实用,引起服装企业的关注。企业需要的是行业适用的、可靠的、达到产业化水平、且性价比较高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
    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有中科院软件所、清华大学参与,北京雪莲羊绒、北京铜牛针织等企业正在进行MES试点;劲霸、九牧王等企业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应用,并取得了进展。另外,中江联合公司、维深科技公司等也提出了相应的服装MES解决方案。

    印染行业:
    印染厂的生产过程集中管理系统用于染色机和定型机集中管理,可以实时监测染色机工作状态,包括启动、停机、参数更改、报警等;设定生成批次的参数,处理后下载到控制器;可显示和打印各种图表。还可以与其他控制系统如配料系统等连接,也可以与企业ERP联网上传数据。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稳定工艺过程,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节能降耗,有利于清洁生产。
    这一类应用企业较多,软硬件产品化水平相对较高,有国外系统应用,如德国巴可色都(Barco.Sedo)公司、智达(SETEXGmbH)公司等;国内则有佛山航星、佛山华高等供应商。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实现集成,达到管控一体化,重点突破过程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印染企业清洁生产自动化工业平台等关键技术。杭州开源公司、山东大学等单位在这些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华纺股份公司最近做出了一个全面推进信息化的"数字华纺"总体方案,包括生产自动化监测和能源自动监控等项内容。
   
    "十一五"发展趋势
   
    MES是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要重点发展的领域,也是纺织行业"十一五"要重点攻关的关键技术。
    欧美发达国家,MES在企业信息化市场份额中占据了相当比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纺织行业也不例外。去年10月北京国际纺机展集中反映了棉纺织行业和印染行业当前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比利时巴可(Barco)公司首次将其系列监测系统(Cyclops织机疵点检测系统、WeaveMaster织机监测系统、KnitMaster针织机监测系统)归入MES的大概念,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在纺织工业中处于主导地位;瑞士乌斯特(Uster)公司从棉花到纱线的全套质量测试仪器和监测系统、瑞士洛菲(LOEPFE)公司的MillMaster质量监测和管理系统也是多年的产品;日本丰田(Toyota)公司的TTCS织机监测系统、村田(Muratec)公司的VisualManager自动络筒机监测系统与其先进的设备相配合,打入中国市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普瑞美(Premier)公司新近也推出了Ringi细纱机监测系统和Milli棉纺厂监测和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技术相对成熟,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但对生产设备要求较为严格,有的只应用于本公司设备,而且产品和服务价格偏高,其实施服务能力也难以满足国内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国内市场推广一直进展缓慢。从另一方面看,国内应用企业的认识和需求还有待培育和提高。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

    首先是适应性。由于MES技术要面向生产车间,而各个企业的生产车间,甚至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个车间所生产的产品不同,生产设备各异,管理模式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探讨如何构建MES的体系结构,使得MES能够在不同企业和车间快速实现。
    其次是集成化。由于MES所处的中间层地位,向上必须实现MES与企业上层管理系统(如ERP)、设计系统(如PDM等)的信息共享,向下必须密切与生产控制系统CS(如DCS、DNC等)结合,增强MES的集成能力。
    就国内水平而言,总体上讲已经跟上了国外的理论研究水平,但在MES产品的应用方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具体到纺织行业,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综合应用在"十五"刚刚起步,差距更大一些,尤其在技术的成熟度和产品的商品化方面。MES产品设计和开发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力和智力投资,而且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和成熟过程,像巴可公司的Sycotex系统已经开发了十几年,还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同时,也需要纺织企业对MES技术和产品有一个认识与接受的过程。
    必须强调指出,尽管国内MES产品和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但是由于国内纺织车间管理模式本身具有的国情,使得国内MES供应商能够比国外同行提供更适合国内企业要求的更具竞争力的系统。车间生产管理偏重于执行现场,相比其他企业信息化项目,需要的管理数据更加具体,时效性更强,因此MES实施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国内供应商在项目实施和后续服务方面的优势更能得到体现,有很大的发展和超越空间。

    因此,我希望通过相关理念的深入宣传,应用试点的成功示范,积累案例经验,逐步形成适合各个细分行业应用的MES产品,在"十一五"后四年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效果,形成蓄势待发的局面。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2页,当前第2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