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内容安全管理及应用
查看您的阅读历史1绪论
本章主要是从信息内容安全的产生、发展背景、应用环境、研究现状及其意义等角度对信息内容安全的某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本章是学习本书后续内容的必要准备。
2网络信息内容的获取
本章着重探讨互联网传播信息的获取问题。在把互联网传播信息划分成网络媒体信息与网络通信信息的基础上,本章重点介绍网络媒体信息的获取原理与获取方法,同时简要讲解网络通信信息获取方案。
- 第一节 互联网信息类型
- 第二节 网络媒体信息获取原理
- 第三节 网络媒体信息获取方法
- 第四节 网络通信信息获取方案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节 习题
3文本信息的特征抽取和选择
文本的表示及其特征项的选取是文本挖掘、信息检索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把从文本中抽取出的特征词进行量化来表示文本信息。将它们从一个无结构的原始文本转化为结构化的计算机可识别处理的信息,即对文本进行科学的抽象,建立它的数学模型,用来描述和替代文本,使计算机能够通过对这种模型的计算和操作来实现对文本的识别。由于文本是非结构化的数据,要想从大量的文本中挖掘有用的信息,就必须首先将文本转化为可处理的结构化形式。
- 第一节 文本特征的抽取和选择概述
- 第二节 语义特征的抽取
- 第三节 特征子集选择
- 第四节 特征重构
- 第五节 向量生成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七节 习题
4音频信息特征抽取
本章主要讨论音频信号的特征抽取问题。首先从音频技术的演化出发,提出了对数字音频技术发展主线的理解;然后论述了音频信号的基本数字处理方法,包括实验心理声学、音频分析与编码等内容;最后给出了一些常见的音频信号特征。在音频技术的演化过程中,CD光碟和MPEG标准意味着数字音频技术的成熟和标准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人类听觉试验的研究对于音频信号处理具有指导意义,如何有效利用听觉模型体现了音频信号分析和编码的特点和难点。
- 第一节 数字音频技术概述
- 第二节 人类的听觉感知
- 第三节 音频信号分析和编码
- 第四节 音频信息特征抽取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节 习题
5图像信息特征抽取
本章从数字图像的表示方法出发,介绍了描述图像特点的各种图像特征及其提取方法。重点介绍了图像颜色特征:包括颜色直方图特征、颜色聚合矢量特征和颜色矩特征等;图像纹理特征:包括灰度共生矩阵、Gabor小波特征,以及Tamura特征等;其他图像特征:边缘特征和轮廓特征的提取方法。在介绍上述特征提取方法的同时,分析了各种特征在鉴别能力和复杂度上的优势和局限性。通过对于图像特征的提取和分析,对于以后的图像分类和理解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第一节 数字图像的表示方法
- 第二节 图像颜色特征提取
- 第三节 图像纹理特征提取
- 第四节 其他图像特征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节 习题
6信息处理模型和方法
本章针对信息处理的众多基本模型和方法,选取了文本模式的匹配算法和分类算法两个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信息处理模型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其中,文本模式的匹配算法介绍了经典的单模式和多模式匹配算法,还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汉语等多字节文本的匹配算法。在分类算法一节中详细介绍了现在较为经典、应用广泛的多个算法,并介绍了这些分类,算法的分类,以及各个算法的优缺点。通过对基本模型和方法的学习和了解,为更好地理解后续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 第一节 文本模式匹配算法
- 第二节 分类算法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节 习题
7信息过滤
本章首先概述了信息过滤的概念,回顾了信息过滤技术发展的历程,介绍了信息过滤的分类体系、评价反复,以及相关应用。随后,本章针对内容安全中的信息过滤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别详细讨论了基于主题抽取和基于分类的过滤系统。
- 第一节 信息过滤概述
- 第二节 内容安全的信息过滤
- 第三节 基于匹配的文本过滤
- 第四节 基于邻近类别分类的过滤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节 习题
8数字水印
本章对近年来新兴起的数字水印技术进行一个概括的阐述。由于数字水印技术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泛,这里仅对一些常见的、通用的数字水印技术进行概述。对数字水印技术以及信息隐藏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查阅相关书籍。
- 第一节 数字水印概述
- 第二节 数字水印理论与模型
- 第三节 数字音频水印技术
- 第四节 数字图像水印技术
- 第五节 数字视频水印技术
- 第六节 一种基于DCT视频水印的改进算法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八节 习题
9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
在本章中,我们重点讨论了作为信息内容安全管理的重要应用系统——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该类系统服务于国家对于网络媒体信息内容管理,尤其是舆情监测与引导的需求,通过在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知识发现,以及舆情预警等核心环节的技术突破,实现对于网络公开发布与传输信息的获取及舆情工作信息智能化发现,从而实现对于国家网络舆情工作的技术支持,进而实现对于和谐网络社会建设的基础支撑。
- 第一节 舆情系统的背景和应用范围
- 第二节 舆情系统的功能分解
- 第三节 互联网论坛信息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节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