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单片机硬件结构
第六节 复位电路
2.6 复位电路
台式PC可以软件重启(热启动)和按键重启(冷启动),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类似台式PC的重启。
复位的目的是使单片机或系统中的其他部件处于某种确定的初始状态。当5l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全称RESET)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单片机就执行复位操作。如果RST持续为高电平,单片机就处于循环复位状态。
。
图2-22中,在每次单片机断电之后,须使延时电容C1上的电荷立刻放掉,以便为随后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再次加电作好准备。否则,在断电后C1还没有充分放电的情况下,如果很快又加电,RC支路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延迟功能。因此,在图2-22的基础上添加一个放电二极管VD,上电复位延时电路就变成了如图2-23所示的改进电路。放电二极管VD的作用是加速电容C1放电。二极管VD只有在单片机断电的瞬间(即+5V趋近于0V)正向导通,平时一直处于反偏截止状态。
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电路如图2-24所示。当单片机已在运行当中时,按下复位键K后松开,也能使RST为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上电或开关复位的操作。根据实际操作的经验,图2-24中的C1常为1mF,Rl常为10k
,R2常为1k
。
台式PC可以软件重启(热启动)和按键重启(冷启动),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类似台式PC的重启。
复位的目的是使单片机或系统中的其他部件处于某种确定的初始状态。当5l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全称RESET)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单片机就执行复位操作。如果RST持续为高电平,单片机就处于循环复位状态。
1.复位电路
上电复位电路如图2-22所示,它的工作原理是,通电时电容两端相当于短路,于是RST引脚上为高电平,然后电源通过电阻对电容充电,RST端电压慢慢下降,降到一定程度,即为低电平,单片机开始正常工作。图2-22中,Cl的范围是10~30mF,R1常用1k
图2-22中,在每次单片机断电之后,须使延时电容C1上的电荷立刻放掉,以便为随后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再次加电作好准备。否则,在断电后C1还没有充分放电的情况下,如果很快又加电,RC支路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延迟功能。因此,在图2-22的基础上添加一个放电二极管VD,上电复位延时电路就变成了如图2-23所示的改进电路。放电二极管VD的作用是加速电容C1放电。二极管VD只有在单片机断电的瞬间(即+5V趋近于0V)正向导通,平时一直处于反偏截止状态。
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电路如图2-24所示。当单片机已在运行当中时,按下复位键K后松开,也能使RST为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上电或开关复位的操作。根据实际操作的经验,图2-24中的C1常为1mF,Rl常为10k


2.单片机复位后的状态
单片机的复位操作使单片机进入初始化状态,其中包括使程序计数器PC=0000H,这表明程序从0000H地址单元开始执行。单片机复位后,片内RAM为随机值, 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复位后的状态为确定值,见表2-16,表中符号*为随机状态。值得指出的是,记住一些特殊功能寄存器复位后的主要状态,对于了解单片机的初态、减少应用程序中的初始化非常有帮助。
对于复位后的内部寄存器状态,需要说明的是:
1)A=00H,表明累加器已被清零。
2)PSW=00H,表明选寄存器0组为工作寄存器组。
3)SP=07H,表明堆栈指针指向片内RAM中的07H字节单元,根据堆栈操作的先加后压法则, 第一个被压入的内容写入到08H单元中。
4)P0~P3=FFH,表明已向各端口线写入1,此时,各端口既可用于输入,又可用于输出。
5)IP=***00000B,表明各个中断源处于低优先级。
6)IE=0**00000B,表明各个中断均被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