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联网实验概述
第二节 物联网的内涵
1.2 物联网的内涵
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没有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于射频识别 (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然而,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远远超出这一范畴。现 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 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更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 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互联。基于以上物联网的内涵,学术界基本一致认可物联网包括“感知、网 络、应用”3个基本要素,即将物联网划分为感知(互动)、网络(传输)、应用(服务)3个层次 (如图1-1所示)。1)感知(互动)层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识别,并对信息进行初步 的融合等功能。其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执行器、RFID、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低功耗 路由、数据融合等,它是物联网的智能前端,也是神经末梢。
2)网络(传输)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又包括接入层和核心层两个子层。网络层可 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网络,还可以同时依托于二者,是多种网络融合 后的大网。网络层构建在强大的基础设施之上,提供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海量的感知信 息进行全面的共享。
3)应用(服务)层则主要包含各类应用服务,例如监控服务、智能电网、工业信息化、绿色农业、智能家居、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应用和服务。应用层还包括了中间件层,主要实现了网 络层与物联网应用服务间的接口和功能调用平台,包括对业务的分析整合、信息共享、智能处理、网络管理等,具体体现为一系列业务支撑平台、管理平台、信息处理平台、智能计算平台、 信息服务平台等。
通过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相互作用,物联网可以实现物理世界与人类应用需求的联通,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物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