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任务分析
第三节 面向过程的任务分析
2.层次任务分析
层次任务分析法是将各个单独的动作组成一件任务,通过创建的规则,将他们置于不同的层次上。层次任务分析法没有必要紧跟着任务分解。在访谈和观察完用户完成一件任务之后就可以着手进行层次任务分析了。这一过程是自上而下(Top-down)的分析方法,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连接着交互开发者、信息架构师和技术人员等。
从一个目标开始。可以是一个人的最终目标(如布置房子),要简洁而明了。
决定子目标。子目标发生在主要目标实现之前,比如,假如你的目标是得到一张有用的长沙发列表,你需要从产品目录中找到一张长沙发的列表,以及厂商代表没有列出来的列表。每一个子目标不要超过3~4个。
决定如何组织这些动作,并将它们串起来,包括如何排列顺序,哪些是可以选择的,哪些是可以交换的,挑出一些不正常工作的并进行调整。
重复分解每一个目标以及子目标,直到每一个单个的动作为止。
最终的结果是一个带有框图和箭头的图表,目标被分成了目标树,包括每一个组成部分以及链接关系,如图5.5所示。
图5.5 购买长沙发分析片段
在完成任务分析图之后,聘请几个了解任务的人走查一下,以确保适合他们的体验,任务的顺序和目标与他们的体验相熟悉。这一方法比较花费时间,也有可能抓不住某些任务的细节,但是,它能够对任务进行深度考虑,揭示潜藏的、真实而自然的过程,解开复杂的交互性。当了解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之后,开发一件符合人们操作习惯的产品则是比较容易的。另外,还可以揭示产品的缺点和冗余性。如果任务分析图不准确的话,开发者还可以进行检查和补充。
5.3.4 描述任务
在任务被确定和定义以后,应该对每一个任务进行描述。任务描述工作通常是和任务确定工作在一起进行的,因为只有对任务进行准确描述,才可能正确地确定任务,避免出现任务交叉或者遗漏现象。
5.3.5 建立工作模型
工作模型就是用户完成的一系列任务流程。在工作模型中,人的某项作业行为或某个工作过程就是一个任务模型。工作模型一般由完成不同功能的若干任务组成,如图5.6所示。在图5.6中,工作模型A包含了实现功能1的五个任务,工作模型C包括了实现功能1的两个任务,实现功能2的两个任务以及完成功能3的任务。
图5.6 某作业的工作模型
在建立工作模型过程中,需要建立完成某个任务的执行顺序。
5.3.6 任务细化
在建立了工作模型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对任务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任务需要的技能水平、任务间的关系与顺序、任务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