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3章 理性模型有哪些缺陷
第七节 3.7 对理性模型的其他批评
理性模型是一种自然的思维模型。理性模型,如上所述、如上所评,似乎看上去相当幼稚。但它是人们能够自然而然地想到的一种思维模型。其思维自然程度可以从Simon版本、瀑布模型版本以及Pahl和Beitz版本分别独立地提出而得到强烈的印证。然而,从最早的时候开始,设计界就有了对于理性模型有说服力的批评。5, 6, 7
设计师们根本不那样做事。也许对理性模型最具解构性的批评—尽管也许亦是最难以证明的—就是经验最丰富的设计师根本不那样做事。虽然已经发表出来的批评偶尔才会有“皇帝没有穿衣服!”这样指出该模型并未反映出专业实践做法的呛声,但是人们还是可以感觉到不厌精细的分析背后的这种压倒性的主张。8
Nigel Cross,其绅士般的言论,也许是最具张力的不同意见。引经据典之下,他毫不讳言地说:
有关问题求解的习惯思维,往往看起来和专家级设计师们的行为背道而驰。不过,设计活动和使用习惯思维进行问题求解的活动有相当多的不同之处……在从其他领域引入设计行为模型时,我们必须倍加小心。对于设计活动的实证研究经常会发现,“有直感力的”设计能力是最有成效的,而且与设计的内廪性质最密切相关的。不过,设计理论的有些方面就是企图针对设计行为开发出反直觉的模型和方案来。9
又及,
绝大多数的设计过程模型都忽视了性质上处于同等地位的设计推理。在关于设计过程的公论模型中,例如由德国工程师协会颁布的模型中(Verein Deutscher Ingenieure,VDI,1987)……就主张设计活动应该分成一系列的阶段进行……在实践中,设计活动似乎是在子解域和子问题域之间往复式进行,同时也是将问题分解,尔后合并所有的子解决方案的过程。10
我发现,这个争鸣意见本身及其实证材料都很具说服力。此处提及的往复的确可以说是我所有设计经验的特点所在。“外套在哪里摆放”这样的需求发掘了我们房屋设计过程的深层次内容,是个典型例证。
Royce瀑布模型的批评。Royce在他的论文原稿中描述了瀑布模型,以便他能够演示其不足之处。11 他的基本观点在于,尽管在毗邻方块之间有反向箭头表示逆向的工作流,但是该模型仍然行不通。不过,他的对策仅仅是采取了容许逆向工作流箭头指回两个前向方块的模型。治标不治本。
Sch归纳的批评小结。
[Simon]现在在专业知识和现实世界的要求之间有着一道鸿沟……Simon建议采用科学化设计的方式来弥补这个鸿沟,他的科学化方法只适用于从实践中总结的、具有良好构建的问题。
如果这种所谓的技术化理性模型未能考虑到实践能力的“发散”情景,用了还不如不用。那么,还是让我们转而追寻一种基于实践的认识论,它隐含在艺术的、直观的实践过程中,而这样的过程已经被一些实践者用以应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单一性和价值观冲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