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绘制三视图基础实例
第二节 由组合体立体图绘制三视图实例1
本实例要测绘的组合体如图5-16所示。
最终完成的三视图如图5-17所示。

图5-16 组合体立体图 图5-17 要完成的三视图
本实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 绘制矩形。
- 绘制直线。
- 辅助线的应用。
- “对象捕捉”模式和“对象捕捉追踪(简称对象追踪)”模式的应用。
- 三视图间的投影关系。
本实例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新建”按钮 ,弹出“创建新图形”对话框。单击对话框中的“使用样板”按钮 ,接着单击“浏览”按钮,通过“选择样板文件”对话框来选择位于随书光盘“图形样板”文件夹中的“TSM_制图样板.dwt”文件,单击“打开”按钮。
2)切换到“AutoCAD经典”工作空间,在“图层”工具栏的“图层控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粗实线”层,另外设置打开线宽显示模式。
3)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按钮 ,根据命令行提示执行如下操作。
命令: _rectang
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 //在绘图区域单击一点
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 D↙ //选择“尺寸”选项
指定矩形的长度<10.0000>: 75↙ //输入矩形的长度
指定矩形的宽度<10.0000>: 10↙ //输入矩形的宽度
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 //在第1角点右上方区域单击
绘制的矩形如图5-18所示。
4)启用“对象捕捉”模式和“对象捕捉追踪”模式。
5)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按钮 ,根据命令行提示执行如下操作。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捕捉并选择到矩形右上角点
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25<90↙ //输入相对坐标
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8<180↙ //输入相对坐标
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25<270↙ //输入相对坐标
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结束直线的绘制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捕捉并选择到矩形右上角点
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25<90↙ //输入相对坐标
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8<180↙ //输入相对坐标
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25<270↙ //输入相对坐标
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结束直线的绘制
此时,主视图的线条如图5-19所示。

图5-18 绘制的矩形 图5-19 主视图线条
6)在“修改”工具栏中单击“偏移”按钮 ,绘制如图5-20所示的两条偏移线,相应的间距均为8。
7)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按钮 ,连接两个端点绘制一条直线段,如图5-21所示。

图5-20 绘制偏移线 图5-21 绘制直线段
8)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按钮 ,捕捉到如图5-22的端点A(切勿单击),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动十字光标,并确保出现水平追踪线,如图5-22所示,接着在命令行中输入15,即在距离端点A水平向左方向15处确定直线段的第1端点。启用正交模式,注意使用对象捕捉和对象捕捉追踪功能,指定如图5-23所示的第2端点。

图5-22 拟指定第1端点 图5-23 指定第2端点
绘制好该轮廓线的主视图如图5-24所示。
9)在“图层”工具栏的“图层控制”列表框中,选择“构造线”层。
10)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构造线”按钮 ,根据主视图各轮廓线绘制如图5-25所示的用作辅助线的构造线。

图5-24 主视图 图5-25 绘制辅助构造线
11)在“图层”工具栏的图层列表框中,选择“粗实线”层。
1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按钮 ,在距离主视图适当的位置处,根据辅助线绘制俯视图的一条直线,如图5-26所示。

图5-26 绘制俯视图的一条直线
13)在“修改”工具栏中单击“偏移”按钮 ,根据命令行提示执行如下操作。
命令: _offset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8.0000>: 56↙ //输入偏移距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俯视图的直线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该直线的上方单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命令:
命令:
命令: _offset //单击“偏移”按钮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56.0000>: 20↙ //输入偏移距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选择刚偏移而得的直线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该偏移直线的下方区域单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绘制的两条偏移直线如图5-27所示。
14)在“修改”工具栏中单击“偏移”按钮 ,使用同样的方法,在俯视图中由最下方的直线往上偏移15创建直线,然后将创建的该直线线型设置为中心线,即可将该直线所在的层改为“中心线”层,图形效果如图5-28所示。

图5-27 创建偏移线 图5-28 建立辅助中心线
15)在“修改”工具栏中单击“偏移”按钮 ,根据命令行提示进行如下操作。
命令: _offset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15.0000>: 60↙ //输入偏移距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最右侧的竖直辅助构造线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指定构造线的左侧区域单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命令:
命令:
命令: _offset //单击“偏移”按钮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60.0000>: 22↙ //输入偏移距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刚建立的辅助构造线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该构造线右侧区域单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刚建立的辅助构造线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该构造线右侧区域单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建立的两条辅助构造线,如图5-29所示。

图5-29 建立的辅助构造线
16)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按钮 ,在俯视图中,绘制如图5-30所示的一个圆,该圆半径为15。
17)使用同样的方法,单击“圆”按钮 ,在俯视图中分别绘制如图5-31所示的两个半径均为6的小圆。

图5-30 绘制一个圆 图5-31 绘制两个小圆
18)在“绘图”工具栏中,单击“直线”按钮 ,在俯视图中连接相应的端点来绘制直线段,如图5-32所示。绘制好相应的线段后,可以关闭“构造线”层,此时俯视图如图5-33所示。

图5-32 绘制连接轮廓线 图5-33 关闭“构造线”层时的俯视图
19)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按钮 ,将俯视图中不需要的线段修剪掉,并调整俯视图中现存中心线的线型比例及长度,最后得到的俯视图如图5-34所示。

图5-34 修剪后的俯视图
20)通过“图层”工具栏的“图层控制”列表框打开“构造线”层。
21)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按钮 ,根据命令行提示执行如下操作。
命令: _offset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22.0000>: 25↙ //输入偏移距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在主视图中选择其最下方的水平构造线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该水平构造线的上方区域单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建立的水平辅助线(箭头所指)如图5-35所示。

图5-35 建立水平辅助线
22)从“图层控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构造线”层,接着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构造线”按钮 ,在放置左视图的适当位置处绘制一条竖直的构造线,如图5-36所示(图中箭头所指的竖直构造线)。

图5-36 绘制竖直构造线
23)在“图层”工具栏的“图层控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粗实线”层。
24)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按钮 ,绘制如图5-37所示的同心圆,其半径分别为5和10。

图5-37 绘制同心圆
25)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按钮 ,在左视图区域绘制如图5-38所示的两段直线段。

图5-38 绘制直线段
26)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按钮 ,根据命令行提示执行如下操作。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选择如图5-39所示的交点
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56<0↙ //输入相对坐标
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10<90↙ //输入相对坐标
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选择如图5-40所示的端点
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图5-39 指定第1点 图5-40 指定下一点
27)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按钮 ,根据命令行提示执行如下操作。
命令: _offset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25.0000>: 30↙ //输入偏移距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左视图最右边的轮廓线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所选边的左侧区域单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命令: _offset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25.0000>: 30↙ //输入偏移距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左视图最右边的轮廓线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所选边的左侧区域单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28)此时可以通过“图层”工具栏来关闭“构造线”层,得到的左视图如图5-41所示。
29)使用“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按钮 ,将左视图中不需要的线段修剪掉,得到的左视图如图5-42所示。

图5-41 关闭“构造线”层的左视图图5-42 修剪左视图
30)在“图层”工具栏的“图层控制”列表框中,选择“中心线”层。
3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按钮 ,结合“对象捕捉”功能和“对象捕捉追踪”功能,在三视图中绘制所需要的中心线,并统一修改中心线的线型比例,得到的效果如图5-43所示。

图5-43 给三视图添加中心线
32)在“图层”工具栏的“图层控制”列表框中,选择“细虚线”层。
33)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按钮 ,结合“对象捕捉”功能和“对象追踪”功能,在三视图中绘制所需要的虚线。另外,使用偏移工具、修剪工具和“特性”工具等在俯视图和左视图中来完成表示其他被遮挡轮廓线的虚线。最后通过“特性”选项板设置虚线的合适线型比例,如设置线型比例为0.35,得到的三视图如图5-44所示。

图5-44 绘制所需要的虚线
34)将当前图层设置为“标注及剖面线”层。
35)使用“标注”工具栏中的标注工具标注尺寸,标注结果如图5-45所示。

图5-45 标注尺寸
36)按〈Ctrl+S〉组合键来保存文件。可以查看随书光盘中该章关于本实例的参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