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定制化安装操作系统
第四节 从U盘引导安装CentOS到服务器
安装操作系统,除了从光盘作为安装介质而外,还有从网络进行安装等多种安装方式。本节内容介绍怎样从U盘引导,把CentOS 5安装到服务器。用U盘进行系统安装,有以下一些好处。
(1)安装速度快。复制文件的速度远比光盘复制快。
(2)自动安装,不需要人工交互。
(3)省事(相对于网络安装,不需要弄TFTP、NFS等)。
(4)介质保存时间。
提示:DVD盘放置一段时间就脏了,再拿来安装系统很不容易成功。曾经有惨痛的教训啊!
(5)维护成本低。一个8GB的U盘,购买成本大概100元人民币,比光驱便宜;把一个U盘,驳接到服务器,也远比驳接光驱轻松。
2.4.1 基本思路和需求
*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在U盘,如OS镜像、引导系统所需的文件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再需要借助其他资源来完成安装。
*安装自动进行。分区、软件包的选择等都是自动完成,大大加快了安装的速度。
*CentOS被安装到服务器的硬盘而不是U盘。网上有不少文章,是把系统安装到U盘的,这种方法,不是服务器所需要的。
*系统引导时,服务器自己的硬盘被当成sda,U盘被当成sdb。
*U盘的大小至少为8GB,以便于放下整个OS镜像文件。有人对镜像文件进行裁剪处理,可以得到较小的镜像文件,不过这个过程比较麻烦。
2.4.2 安装前的处理
安装本身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自动安装。而安装前所需要做的工作,才是比较费事和容易出问题的,因此这里用较多的篇幅来叙述这个过程。
1. 准备所需要的软件
它包括CentOS镜像(DVD)文件和Windows版的syslinux.exe文件。当然可以直接用Linux系统自带的syslinux,不过Linux的syslinux做引导处理有点麻烦,所以改用Windows版的syslinux.exe。麻烦在哪里?执行完syslinux -s /dev/sda1 后还要来个dd 操作。
2. 准备两个操作系统环境
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一个Linux操作系统。Windows用来做引导——写mbr和生成ldlinux.sys;Linux用来创建分区、拷贝文件等。
3. Linux系统上的操作
(1)下载CentOS镜像文件。这个文件很大,网上有完整的DVD镜像下载,可用的下载地址为:
http://mirrors.rit.edu/centos/5.3/isos/i386/CentOS-5.3-i386-bin-DVD.iso。我把它用wget下载到/root目录。
(2)挂接这个镜像文件,以便可以使用镜像文件中的目录。Mount -o loop /root/CentOS-5.3-i386-bin-DVD.iso/mnt/ios,执行命令 cd/mnt/iso,可以像浏览DVD光盘一样查看目录及其里面的文件。
(3)把U盘插入Linux服务器,然后执行fdisk -l检查是否被识别。在我的系统中,它被识别为/dev/sdb。
(1)创建两个分区,使用的命令是#fdisk /dev/sdb,以菜单的方式创建 /dev/sdb1和/dev/sdb2两个分区。其中/dev/sdb1分配512MB的空间,其余的分配给/dev/sdb2。
提示:一定需要两个分区么?不是的。我这样干的目的是当对/dev/sdb1进行操作的时候,不会把镜像文件弄丢了(镜像文件3.8GB,拷贝起来还是很费时间的)。
(2)创建好分区后,需要在上面创建文件系统。
*创建DOS文件系统:mkfs.msdos /dev/sdb1。
*创建EXT2文件系统:mkfs.ext2 /dev/sdb2,执行成功后,就产生一个EXT2分区。
(3)把这个两个分区挂接到Linux系统,我使用的挂接目录是/mnt/usb1和/mnt/usb2.
提示:这里是EXT2文件系统而不是EXT3,因为syslinux好像只跟DOS和EXT2文件系统友好。
(4)复制目录及文件。需要复制的目录是/mnt/iso/isolinux;需要复制的文件是/root/anaconda-ks.cfg。文件/root/anaconda-ks.cfg不是必须的,为了能自动安装CentOS,所以使用了这个文件。
a. 拷贝isolinux目录。
注意:更改目录的名称,以便syslinux能正常工作。
修改文件 /mnt/usb1/syslinux/syslinux.cfg,其修改后的内容如下:
说明:“append ks=hd:sdb1:/anaconda-ks.cfg initrd=initrd.img”这一行是做了修改的,其作用是以硬盘方式(U盘也被认为是硬盘)引导系统,其所需的CentOS镜像文件在U盘的第二个分区,并且使用kickstart自动安装,指定kickstart配置文件的路径为/anaconda-ks.cfg,即U盘第一个分区的根目录下。
修改文件/mnt/usb1/anaconda-ks.cfg,使其内容如下:
anaconda-ks.cfg文件是自动安装得以进行的关键,因此这里有必要对一些重要的项目做些说明。
harddrive --partition=sdb2:CentOS 5镜像文件所在的分区,即U盘的第2个分区。
text:文本方式安装。
rootpw 123456:明文设置密码为123456,服务器上线前必须更改。
firewall --disabled:关闭防火墙。
clearpart --all:删除所有数据。
part / --fstype ext3 --size=20000:定制分区并指定大小。
part /data --fstype ext3 --size=1 --grow:定制一个分区,挂接点为/data,分配所有有效的剩余空间给这个分区。
%packages:定制需要安装的软件包。
@development-tools:一个具体的定制包。
提示:定制过程并没有指定网络参数,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在安装系统时,不知道IDC机房会分配什么地址给自己使用,等得到IP地址后,再通过KVM over IP远程设定。另外,还可以在anaconda.cfg文件使用“%post”定义安装后要执行的命令,如关闭不需要的服务。
4. Windows系统上的操作
拔出U盘,把它插在Windows系统的机器上,然后执行命令 syslinux.exe -a -m i:就开始写mbr和生成文件ldlinux.sys。
注意:U盘在Linux下分了2个区,在Windows下只能识别被格式化成的DOS那个分区(/dev/sdb1)。可以查看自己的系统,了解U盘所分配到的盘符。至此,前期的处理基本完成了。
2.4.3 开始安装
把处理好的U盘插入欲安装系统的服务器,然后开机,把引导设备改成U盘。无误后,片刻出现CentOS 的安装界面,这个界面可能会有一个syslinux.cfg关键字错误的提示,不用理会,直接输入ks后按回车键,安装自动开始,2~3分钟就自动安装完毕。
注意:以我这个anaconda-ks.cfg的设置来安装系统的话,硬盘的分区将重新格式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编写这个文件,使之符合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