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e-works > 智造书屋 > 书籍列表 > CATIA V5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 线框架构元素

第四章 创成式曲面设计

第二节 线框架构元素

 
 
    4.2.4  投影-混合
 
    该工具栏包括投影、混合、反射三个工具,用户使用该工具可以在空间内创建各种曲线特征,如图4-52所示。
“投影-混合”工具栏
图4-52 “投影-混合”工具栏
 
    1.投影
 
    该工具用于把几何元素投影到指定的支持面上,生成投影元素。可以进行投影的元素有如下几种。
  • 将点投影到曲面上或线框支持面上。
  • 将线框几何图形投影到曲面支持面上。
  • 将点和线框的任意组合投影到曲面支持面上。
    投影工具的操作步骤及相关说明如下。
 
    1)单击“投影-混合”工具栏中的12按钮,弹出“投影定义”对话框。
 
    2)从“投影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投影的类型,系统提供了如下两种投影类型。
  • 法向投影:沿支撑元素的法向进行投影。
  • 沿某一方向:需要指定一个法向,沿此方向进行投影。
    3)单击“投影的:”选项,然后在几何区域中选择要投影的元素(点或线框元素)。单击后面的  13按钮,可以选择多个元素。
 
    4)如有需要,可以选择支撑面(投影元素所需要投影的目标);如果选择沿某一方向的投影类型,还需要选择投影方向,相当于将投影元素拉伸至与支持面的相交位置;如果有多个可能的结果,选择“近接解法”复选框,可以保留最近的投影。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生成投影元素,如图4-53和图4-54所示。
 
    5)相关说明如下。  
  • 投影元素:可以选择点和曲线。
  • 支持面: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曲线。
  • 近接解法:出现多元素的时候使用,保留最近的解法,如图4-55所示。
沿法线方向投影
图4-53  沿法线方向投影
沿某一个方向投影
图4-54  沿某一个方向投影
近接解法
图4-55  近接解法
  • 光顺:在投影元素和支持面有节点的时候,投影后的曲线同样会有节点,单击“光顺”选项组中的单选按钮可以对其进行光滑处理。
    2.混合
 
    该工具可以将两条曲线分别在指定的方向上拉伸后相交得到交线,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投影-混合”工具栏中的14按钮,弹出“混合定义”对话框。
 
    2)从“混合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组合曲线的类型,系统提供了法向和沿矢量方向两种混合类型,分别说明如下。
  • 法向:沿曲线所在平面的法向进行拉伸得到的交线。
  • 沿矢量方向:按指定的方向对曲线进行拉伸得到的交线。
    3)在“曲线1”和“曲线2”选项中设置两条参考曲线,如果选择沿矢量方向的混合类型,则要连续选择两个拉伸方向;如果有多个可能的结果,选择“近接解法”复选框,以保留最靠近于第一条参考曲线的结果。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生成混合曲线,如图4-56所示。
创建混合曲线
图4-56  创建混合曲线
 
    3.反射线
 
    该工具用于生成曲面的反射曲线,它是由曲面上法向与指定的方向成一定角度的点所构成的曲线,可以应用于进行模具设计时分模线的建立,其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投影-混合”工具栏中的15按钮,弹出“反射线定义”对话框。
 
    2)系统提供了两种定义反射线的类型,分别为圆柱和二次曲线。
  • 圆柱:由一个无限远的平行光源生成的反射线。
  •  二次曲线:由一个无限远的点光源生成的反射线。
    3)分别在“支持面”和“方向”选项中设置反射线的支撑面和指定反射线的方向,并在“角度”文本框中输入角度值,也可以用鼠标动态修改角度值。
 
    4)角度参考的类型有法线和切线两种。如果选择了“法线”模式,角度参考线则为所选矢量方向的法线;如果选择了“切线”模式,角度参考线则为所选矢量方向的切线。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生成反射曲线,如图4-57所示。
 不同反射线类型结果对比
图4-57  不同反射线类型结果对比
a)“法线”模式  b)“切线”模式
不同反射线类型结果对比
图4-57  不同反射线类型结果对比(续)
c)“二次曲线”类型 
  
    4.2.5  相交
 
    1.定义
 
    该工具用于生成两相交几何体的相交点或相交线,几何体可以是线框或曲面。可以实现面-面相交、线-线相交、线-面相交。
 
    2.操作步骤
 
    1)单击“线框”工具栏中的16按钮,弹出“相交定义”对话框,如图4-58所示。
 
    2)在几何区域中连续选择两个几何体(线框或曲面),可以多选。
 
    3)选择所生成相交元素的类型,单击“确定”按钮,生成所选两几何体的交点或交线。
 
    3.相关说明
 
    1)扩展相交的线性支持面:两面或线框自动延长后求出交点,如图4-59所示。
“相交定义”对话框
          
图4-58 “相交定义”对话框              图4-59  扩展相交的线性支持面
 
    2)具有共同区域的曲线相交:当一曲线与另一曲线或一曲面有共同的部分相交时,可以选此项,如图4-60所示。
具有共同区域的曲线相交            
图4-60  具有共同区域的曲线相交
a) 结果:曲线  b) 结果:点
 
    3)曲面部分相交:当一曲面与另一曲面或实体相交时,可以选此项,如图4-61所示。
   曲面部分相交               
图4-61  曲面部分相交
a) 结果:轮廓  b) 结果:曲面
 
    4)在第一元素上外插延伸相交:该选项自动延伸交线,如图4-62所示。
    在第一元素上外插延伸相交            
图4-62  在第一元素上外插延伸相交
a) 选中该复选框  b) 取消选中该复选框
 
    5)与非共面线段相交:用于在两条不相交的曲线上执行相交,如图4-63所示。选中该选项后,“在第一元素上外插延伸相交”复选框自动被选中。
  与非共面线段相交                 
图4-63  与非共面线段相交
a) 两线共面  b) 两线不共面
  
    4.2.6  平行曲线
 
    1.定义
 
    该工具用于生成参考曲线的平行线。
 
    2.操作步骤
 
    1)单击“线框”工具栏中的  17按钮,弹出“平行曲线定义”对话框,如图4-64所示。
“平行曲线定义”对话框
图4-64 “平行曲线定义”对话框
 
    2)在“平行模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平行线的平行模式,系统提供了直线距离和测地距离两种模式。
  • 直线距离:无论支持面如何,两曲线之间的距离都尽可能为最短距离。如果选择此模式,则可以选择以固定距离从初始元素偏离曲线,或根据法则曲线偏移曲线,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在创建法则曲线中定义的法则曲线。
  • 测地距离:在考虑到支持面曲率的情况下,两曲线之间的距离将尽可能为最短距离。这种情况下,通常曲线的每个点处都有固定的偏移,无需选择圆角类型。
    3)在“平行圆角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相应的类型,系统提供了尖的和圆的两种平行圆角类型。
  • 尖的:平行曲线考虑初始曲线中的角度。
  • 圆的:按照在圆角中操作的方法将平行曲线修圆。
    4)在几何区域中选择要平行处理的参考曲线以及参考曲线所在的支持面,并在“常量”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的数值。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生成平行曲线。
 
    3.相关说明
 
    1)点:用于选择一个点,平行曲线通过这个点。
 
    2)平行模式:有直线距离和测地距离模式,如图4-65所示。
平行模式
图4-65  平行模式
a) 直线距离  b) 测地距离
 
    3)平行圆角类型:有尖的和圆的类型。如图4-66所示。
平行圆角类型
图4-66  平行圆角类型
a) 尖的类型  b) 圆的类型
 
    4)光顺:有“无”、“相切”和“曲率”单选按钮。选择“无”单选按钮,取消光顺结果;选择“相切”单选按钮,将当前连续提高为切线连续;选择“曲率”单选按钮,则将当前连续提高为曲率连续,如图4-67所示。
 光顺类型              
图4-67  光顺类型
a) 选择“无” b) 选择“曲率”
 
    5)反转方向:单击可以改变平行曲线的方向。
 
    6)双侧:在两个方向生成平行曲线。
 
    7)确定后重复对象:单击后可以一次建立多条平行曲线。
  
    4.2.7  圆-圆锥
 
    该工具栏包括圆、圆角、连接曲线、二次曲线4个工具,如图4-68所示。
 “圆-圆锥”工具栏
图4-68 “圆-圆锥”工具栏
 
    1.圆
 
    单击“圆-圆锥”工具栏中的  18按钮,打开“圆定义”对话框,如图4-69所示。CATIA提供了9种创建圆的方式,分别为:中心和半径、中心和点、两点和半径、三点、中心和轴线、双切线和半径、双切线和点、三切线、中心和切线。该工具既可以生成平面圆,也可以在曲面支持面上生成圆在该支持面上的投影。
  • 支持面:定义圆生成所在的平面,如果一个选定的输入是平面曲线,则“支持面”被设置为默认值(平面),选中“支持面上的几何图形”复选框后,可以把圆投影到支持面上。
“圆定义”对话框
图4-69 “圆定义”对话框
  • 圆限制:可以控制生成的圆为整圆还是局部圆,通过在“开始:”和“结束:”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的数值可以控制生成的圆是整圆还是局部圆。
  • 轴线计算:可以自动生成圆的轴线。
    以下是9种圆类型的创建方法:
 
    1)中心和半径:该方法通过定义圆心、半(直)径和支持面的方法来定义圆,如图4-70所示。
 
“中心和半径”创建圆
图4-70 “中心和半径”创建圆
 
    2)中心和点:该方法通过定义圆心、圆周上一点以及支持面的方法来定义圆,如图4-71所示。
 “中心和点”创建圆
图4-71 “中心和点”创建圆
 
    3)两点和半径:该方法用于生成已知圆上两点及半(直)径的圆。所选择的点应位于支持面上,且两点间距必须小于或等于两倍的半径值,如图4-72所示。
“两点和半径”创建圆
图4-72 “两点和半径”创建圆
 
    4)三点:该方法用于生成通过指定三点的圆,如图4-73所示。
 “三点”创建圆
图4-73 “三点”创建圆
 
    5)中心和轴线: 该方法用于生成已知圆心、圆所在平面的轴心线及半(直)径的圆。如图4-74所示。
“中心和轴线”创建圆
图4-74 “中心和轴线”创建圆
 
    6)双切线和半径:该方法用于生成与所选择的两个元素(点或曲线)相切的,指定半(直)径值的圆。多结果时,可以在所需圆的位置单击,以确定唯一的结果,如图4-75所示。
“双切线和半径”创建圆
图4-75 “双切线和半径”创建圆
 
    7)双切线和点:该方法用于生成通过一点,并与所选择的两个元素(点或曲线)相切的圆,如图4-76所示。
 “双切线和点”创建圆
图4-76 “双切线和点”创建圆
a) 完整的圆  b) 修剪圆  c) 补充修剪圆  d) 两个修剪元素修剪圆 
 
    8)三切圆:该方法用于生成与指定三个元素(点或曲线)相切的圆。依次选择三条曲线,单击确认即可生成,如图4-77所示。
 “三切圆”创建圆
图4-77 “三切圆”创建圆
 
    9)中心和切线: 通过定义圆心所在的曲线、相切曲线、半(直)径生成圆,或者通过定义圆心、相切曲线生成圆,如图4-78所示。
 “中心和切线”创建圆
图4-78 “中心和切线”创建圆
 
    2.圆角
 
    该工具用于进行在两条曲线之间或点和曲面之间创建圆角,其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圆-圆锥”工具栏中的19按钮,弹出“圆角定义”对话框。
 
    2)在几何区域中依次选择两条曲线,然后选择支持面并设置圆角半径值,最后单击“确定”按钮,生成圆角曲线,如图4-79所示。
创建圆角特征
图4-79  创建圆角特征
 
    3)相关说明如下。  
  • 顶点上的圆角:选择的目标元素为顶点,对该顶点进行倒角,如图4-80所示。
创建顶点上的圆角
图4-80  创建顶点上的圆角
  • 修剪元素:选中“修剪元素1”和“修剪元素2”复选框,可以修建基础曲面,使边界与圆角曲线构成一个整体曲线。
    小提示:
 
    该工具多应用于制作薄板零件或管路的时候去除尖角。
 
    3.连接曲线
 
    连接曲线是指在两个线框元素之间生成满足指定几何约束条件(点连续、切矢连续、曲率连续)的中间曲线,其操作步骤及相关参数说明如下。
 
    1)单击“圆-圆锥”工具栏中的20按钮,弹出“连接曲线定义”对话框。
 
    2)选择第一条曲线及桥接曲线在该曲线上的边界点,可以用鼠标动态移动边界点;选择第二条曲线及桥接曲线在该曲线上的边界点。
 
    3)从“连续”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连续的类型,系统提供了三种连续类型:点连续、切矢连续、曲率连续,如图4-81所示。
 
    4)如有必要的话,可指定张度值的大小,其值越大,表示所选曲线对所生成的桥接曲线越平缓。
 
    5)在曲线的每一个端点上都显示一个箭头,它表示曲线在端点的方向。可以单击箭头,以改变其方向。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生成连接曲线,如图4-82所示。
连接曲线的连续类型      
图4-81  连接曲线的连续类型                      图4-82  创建连接曲线
 
    6)相关说明如下。
  • 基曲线:当创建多个形状相同的轮廓或引导线时,“基曲线”选项十分有用,建立多个连接线时,可以类似于模板,如图4-83所示。
  • 修剪元素:将拐角元素的多余部分剪切掉,如图4-84所示。
    4.二次曲线
 
    二次曲线是由几种约束定义的曲线:起点和终点、穿越点或切线,而结果曲线是抛物线、双曲线或椭圆的弧。定义这些曲线所必需的元素包括:两个点、起点切线和终点切线以及一个参数;两个点、起点切线和终点切线以及一个穿越点;两个点、一个切线相交点以及一个参数;两个点、一个切线相交点以及一个穿越点;四个点和一条切线;五个点。其操作步骤如下。
选用基曲线
图4-83  选用基曲线                                 图4-84  修剪元素
                                                                          a) 未勾选“修剪元素” b) 勾选“修剪元素”             
    1)单击“圆-圆锥”工具栏中的21按钮,弹出“二次曲线定义”对话框。
 
    2)在几何区域中选择支持面,然后选择用于约束限制的起始点、结束点以及起点处的切线和结束点处的切线,如图4-85所示。
二次曲线相关参数设置
图4-85  二次曲线相关参数设置
 
    3)其他接受系统默认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生成二次曲线,如图4-86所示。
 
    4)相关说明如下。
  • 切线相交点:用于直接定义起始点切线和结束点切线的点,在穿过起(终)点和选定的点的虚拟直线上创建这些切线,如图4-87所示。
  • 中间约束点:即曲线可能穿过的点。这些点必须按逻辑顺序进行选择,即曲线将先穿过起点,然后穿过“点1”、“点2”、 “点3”,最后穿过终点。根据曲线的类型,这三点不必全部选择。
  • 参数:介于0和1之间的比率。如果参数为0.5,结果曲线为抛物线;如果参数大于0小于0.5,结果曲线为椭圆的弧;如果参数大于0.5小于1,结果曲线则为双曲线。
创建二次曲线
图4-86  创建二次曲线
切线相交点
图4-87  切线相交点
  
    4.2.8  曲线
 
    该工具栏包括样条线、螺旋线、螺线、脊线、等参数曲线几个工具,如图4-88所示。
 “曲线”工具栏
图4-88 “曲线”工具栏
 
    1.样条线
 
    样条线是由一系列点拟合而成的光滑曲线,可以利用相切控制样条线的连续性,利用支持面上的几何图形,可以将曲线投影到曲面上,利用此曲线可以直接修剪曲面,如图4-89所示。
样条线定义
图4-89  样条线定义
 
    单击“曲线”工具栏中的22按钮,系统弹出“样条线定义”对话框,在几何区域中依次选择要连接的点,则生成样条曲线。相关参数说明如下。
  • 之后添加点/之前添加点/替换点:可以在选择框内选择点,用于在该点之前或之后添加一个节点,或者替换掉选择的点。
  • 支持面上的几何图形:将样条线投影到支持面上,如图4-90所示。
  • 封闭样条线:点击后系统会自动将样条线封闭。
  • 移除点:移除点可以移除样条线上不需要的点。
  • 相切:对话框中可以选择当前的点,然后点选曲线控制该点与选择的曲线相切。
  • 移除相切:移除相切曲线,此功能与移除曲率功能相同。
  • 反转相切:相切的方向不对时,可以利用该按钮调整方向,或单击屏幕上的红色箭头。
 支持面上的几何图形
图4-90  支持面上的几何图形
  • 曲线张度:可以调整曲线的张度值。
  • 连续:有相切和曲率两种方式,选择相应的方式可以控制样条线端点处是相切连续还是曲率连续。
    2.螺旋线
 
    该工具用于生成螺旋状曲线,例如线圈、弹簧等。其操作步骤及相关参数说明如下。
 
    1)单击“曲线”工具栏中的23按钮,弹出“螺旋曲线定义”对话框。
 
    2)选择起点与轴线,起点与轴线之间的距离为螺旋线的起始半径,所以起点不能在所选的轴线上。然后设置螺旋参数,如螺距、高度、方向、起始角度等。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生成螺旋曲线,如图4-91所示。
创建螺旋线
图4-91  创建螺旋线
 
    3)相关说明如下。
  • 拔模角度:更改该角度可以生成锥形螺旋线,如图4-92所示。
  • 轮廓:用于控制螺旋曲线半径变化的曲线,半径根据轴和选定轮廓之间的距离变化,但起点必须位于轮廓上,如图4-93所示。
  • 反转方向:单击该按钮可以更改螺旋线的方向。
    3.螺线
 
    该工具用于创建平面内的螺旋状曲线,其操作步骤及相关参数说明如下。
创建带拔模角度的螺旋线
图4-92  创建带拔模角度的螺旋线
带轮廓的螺旋线
图4-93  带轮廓的螺旋线
    1)单击“曲线”工具栏中的24按钮,弹出“螺线曲线定义”对话框。
 
    2)选择螺线的支持平面和平面螺线的中心点,然后选择一个参考方向,用以测量平面螺线的起始半径值和平面螺线的角度。
 
    3)在“起始半径”文本框中输入起始半径值,它指从中心点沿参考方向到平面螺线起点的距离,然后选择螺线的旋向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
 
    4)选择平面螺线的创建方式,并输入相应的参数值。有以下几种创建方式。
  • 角度和半径:螺线由“参考方向”中给定的“终止角度”和半径值定义。
  • 角度和节距:平面螺线由相对参考方向的结束角度和节距(相邻两圈的距离)来定义。
  • 半径和节距:平面螺线由结束半径值(最后一圈的半径值)和节距来定义。
    5)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生成平面螺线,如图4-94所示。
 
    4.脊线
 
    该工具的功能是生成一条与一系列平面或平面曲线垂直的曲线。脊骨曲线在扫掠曲面、多截面曲面等造型时应用较多。CATIA V5提供了两种生成脊线的方法,如图4-95所示。
 
    1)利用一组平面生成脊骨曲线:选择一组平面,系统会生成一条与所有平面垂直的脊线。也可以指定一个起始点,如果起始点不在所选的平面上,系统会自动将其投影到第一个平面上作为脊骨曲线的起始点。
创建螺线曲线
图4-94  创建螺线曲线
两种生成脊线的方法对比        
图4-95  两种生成脊线的方法对比
a) 利用平面生成脊线  b) 利用引导线生成脊线
 
    2)利用引导线生成脊线:在“脊线定义”对话框中的引导线空白区域内单击鼠标左键,然后选择两条引导线,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对应的脊骨曲线。这种脊线在创建扫掠面时非常有用。
 
    5.等参数曲线
 
    该工具用于设置如何管理与支持面关联的等参数曲线,其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曲线”工具栏中的25按钮,弹出“等参数曲线”对话框。
 
    2)在几何区域中选择曲面作为支持面,然后选择点元素,即等参数曲线需要通过的位置点,可以直接在曲面上点选,得到等参数曲线的位置。
 
    3)定义等参数曲线的方向,在定义点之后,方向会自动定义。也可以右键重新指定方向,同时在曲面上的绿色箭头可以更改曲线的位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生成等参数曲线,如图4-96所示。
创建等参数曲线
图4-96  创建等参数曲线
  
    4.2.9  法则曲线
 
    1.定义
 
    该工具用于在零件文档中创建规则,以用其生成其他几何元素,例如扫描曲面或平行曲线等。一个规则的定义需要两个元素:一个是参考对象,它一般是一条直线;另一个是定义曲线。所定义的规则为两元素间对应点的距离。
 
    2.操作步骤
 
    1)单击“法则曲线”工具栏中的26按钮,弹出“法则曲线定义”对话框。
 
    2)选择参考曲线和定义曲线,其他接受系统默认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生成一个法则曲线,如图4-97所示。
创建法则曲线
图4-97  创建法则曲线
 
    3.相关说明
 
    1)“法则曲线”在平行线上的使用:先建立一条平行曲线,单击27按钮,然后在出现的“平行曲线定义”对话框中单击28按钮,选择结构树中已建立好的法则曲线,则平行曲线工具按法则曲线的形状建立了平行曲线,结果如图4-98所示。
使用“法则曲线”创建平行曲线的结果
图4-98  使用“法则曲线”创建平行曲线的结果
 
    2)当将定义的规则应用到一个几何元素上时,如果该几何元素的长度不等于参考直线的长度,则系统会自动对规则值进行缩放。
 
    3)如果取消选中对话框中的“定义中的X参数”复选框,则用于定义规则的部分为参考直线与定义曲线的公共区域,否则定义规则的部分取决于定义曲线。
 
    4)缩放:将对应点的距离值(Y值)进行放大缩小。
 
    5)异质法则曲线:定义所应用的法则曲线单位(比率法则曲线无单位;角度法则曲线的单位为度、弧度或级)和距离测量单位(默认为当前单位)。计算法则曲线时,将执行两个转换:从模型单位(毫米)到所存储的测量单位的转换;从已存储并应用的法则曲线单位到模型单位(如果为角度,则为度)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