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ERP一样,PLM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PLM尚处在市场培育、概念推广、示范应用的阶段。那么,PLM到底如何来实现产品的创新和协同呢?
记得《圣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诺亚子孙们想建一座城,城中建一座塔。人们同心协力砌砖递瓦,塔很快直入云霄。此事惊动了上帝,上帝心中大为不悦。
顾盼天使和上帝说:人们协同一致,靠的是同一种语言。如今是建城建塔,往后做起别的事来,就没有不成的了。上帝立刻决定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语言彼此不通。于是,语言乱了,塔顶的人喊破了嗓子,下边的人也不知道他要砖还是要灰泥?
用同一种语言协同工作的效率由此可见一斑。PLM的最终目的是让各种数据(产品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售后服务等)管理工具使用同一种语言,互相通讯,协同工作,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创新效能。
不过,PLM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对PLM的认识和认可尚要经历一个过程。从现阶段来看,大部分用户认为,PLM所强调的管理水平比较超前,而很多企业协同和重用的基础还没有夯实,离PLM的实际应用还有漫长的一段距离。不过,PLM软件提供商有着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很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欧美的现代化起步较早,但目前使用的操作系统,远不如中国企业先进。由此可推断,一旦PLM的应用效果显现,就会很快迎来一个应用高峰。
从需求角度来讲,企业对系统的需求越迫切,成功率就越高,很多企业CIO都表述过这一观点。从目前中国企业的现状来看,虽然理论上讲,创新的需求和压力很大,但事实上除了航空、汽车行业外,许多行业的竞争还没有发展到必须应用PLM进行大量创新的层次。另外,从目前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来看,像ERP的前身MRPⅡ一样,方案过于复杂,对企业信息化要求高,企业实现难度大,成功率不高。再加之目前企业内部有很多信息孤岛,要把这些分散的流程梳理清楚,决非易事。
虽然PLM市场需求尚未迎来“井喷”时代,但PLM良好的发展兆头还是吸引了众多的分食者。目前高端市场依然是IBM、UGS、Autodesk、PTC、达索等国外厂商盘踞着。国内从事专业PLM软件开发的有十多家,大多数是从CAD软件开发商衍生而来,包括清软英泰、艾克斯特、开目软件、天喻软件等,他们更多是在低端市场打拼。
像ERP一样,PLM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PLM尚处在市场培育、概念推广、示范应用的阶段。那么,PLM如何才能起到产品创新和协同的作用?到底企业实施PLM应具备哪些条件?实施过PLM的用户有哪些收获和困惑?让我们请专家、用户、厂商共同把脉PLM的未来。
PLM在中国
黄培
据CIMDATA于2005年4月发展的研究报告,2004年度全球PLM市场为160亿美元,预计到2009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8%,达到250亿美元。
在PLM理念产生之前,PDM主要针对产品研发过程的数据和过程的管理。在PLM理念之下,PDM的概念得到延伸,成为cPDM,即基于协同的PDM,可以实现研发部门、企业各相关部门,甚至企业间对产品数据的协同应用。
应用取得初步效果
PLM软件主要是在大型和中型企业应用,那些产品结构复杂,设计周期长,设计工作量大的企业更倾向于应用PLM软件,尤其是那些需要按订单设计的企业,而对于以生产制造为主的企业,PLM则用处不大。PLM软件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行业。而在中小企业则主要需要应用PLM软件中的图文档管理功能。总体上,我国企业应用PLM软件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对于企业提高研发效率,实现研发过程的协同工作,缩短产品上市周期,降低产品成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根据e-works在2004年底进行的统计,企业应用PLM主要出于以下目的如图所示。
中国企业应用PDM/PLM的动机分析 来源:e-works
PLM是企业产品研发体系的各类软件系统,如CAD/CAPP/CAM/CAE等工具软件的应用平台。与各类工具类软件不同,PLM与ERP一样,需要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个性化需求进行实施。而且PLM要真正发挥威力,不仅要有合适的PLM软件,而且必须建立配套的管理措施,结合设计方法的优化,开展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工作,以便能够用更少的零部件组合出更多的产品,规范产品研发过程的管理。PLM实施成功,有赖于软件公司与企业的高度配合,对实施顾问和企业实施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对实施过程的项目管理要求也很高。目前,企业实施PLM的周期一般在三个月至一年。
目前,国内外软件厂商提供的PLM软件还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并不具备PLM理念中所应当具备的所有功能,大多数软件实质上只具备PDM软件功能。PLM在中国的总体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企业只实现了部分模块的应用。
中国企业应用PLM还处于初级阶段,应用的比例还很低,总数只有几千家。在应用PLM的企业中,多数企业还只是在研发部门应用PDM,实现图档管理(包括图档浏览、编辑、打印、删除的权限控制)、图档的版本管理、产品结构管理、工作流管理;少数企业实现了产品配置管理、图档的变更管理、与ERP集成和项目管理;真正实现异地协同设计、跨部门应用的企业在中国只有极少数大型企业,数量不超过20家。企业应用PDM/PLM的现状如图所示。
中国企业应用PDM/PLM中主要功能的效果 来源:e-works
总体上,PLM领域的增长高于ERP领域,而中国PLM领域的需求的增长又远远高于欧美,因此,国际上的主流PLM厂商都把中国当作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市场,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入。除PTC、UGS、达索系统三大巨头之外,AGILE也选择苏州新宇软件作为合作伙伴,积极拓展国内市场,韩国CIES公司也携其PLM软件DYNAPDM进入了中国。
PLM展望
最近,PLM领域的巨头UGS公司收购了TECNOMATIX公司,整合到其PLM解决方案之中,后者是提供MPM(制造流程管理)方面解决方案的国际知名厂商,MPM解决的是产品工艺的设计与优化、车间生产过程的仿真优化等;而PTC则推出了PDS,产品开发系统的理念,将PLM软件的功能与产品研发过程的管理与优化结合起来。因此,PLM理念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与延伸,在主流厂商的推动与企业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随着企业应用的深入,PLM理念中包含的在企业的多个部门和在异地进行协同将逐渐成为现实,产品信息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中的共享也会逐渐实现。
在整个PLM领域,CAE、DMU(虚拟数字样机)等技术,正在逐渐成为应用的热点,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在产品研发阶段通过虚拟仿真与优化而降低产品的试制成本,进一步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因此,PLM在中国的应用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图1. 中国企业应用PDM/PLM的动机分析 来源:e-works

图2 中国企业应用PDM/PLM中主要功能的效果 来源:e-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