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技术信息化 -> PDM/PLM |
|
| “PLM时代”的PDM技术和软件产品 | 发表时间:2006-11-23 彭旭 来源:e-works | 关键字:PLM PDM 厂商 | | 我们非常有必要探讨一下PLM与PDM的关系,以及PDM在所谓“PLM时代”的存在价值和发展走向等问题。 |
| | 一、背景 近两三年以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迅速从少数国外“高端”CAX软件厂商(诸如UGS、PTC、达索、IBM)大力宣传的概念发展为国内媒体、专家、软件开发商争相追捧的对象。其间,部分国内制造业企业也开始被PLM概念所吸引,似乎PLM是解决其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的关键所在。制造业信息化的潮流几乎一夜之间进入了“PLM时代”。 与此同时,一个与“PLM”只有一字之差的概念----PDM(产品数据管理),却处于非常有趣的境地之中。首先,越来越多的国内制造业企业在其信息化建设计划中明确提出需要采用PDM技术和软件系统;另一方面,国外过去的所谓主流PDM开发商(它们大多也是“高端”CAX软件的开发商)似乎突然以PDM为“耻”,纷纷将旗下过去叫PDM的软件产品改名,或者名都不改,干脆就不再将它们称为PDM,而直接称为PLM或PLM管理平台。国内的PDM开发商则往往旗帜模糊,反映各异。 实际上,PLM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它是以PDM为基础的,是PDM与CAD/CAE/CAM/CAPP/EDA乃至ERP/SCM/CRM集成应用,解决制造业企业内部乃至制造业企业之间的产品数据管理和有效流转问题的必然发展结果。没有PDM就不会有PLM。 在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探讨一下PLM与PDM的关系,以及PDM在所谓“PLM时代”的存在价值和发展走向等问题。 二、是弃PDM而PLM,还是基于PDM而PLM?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外最早提出和追捧PLM概念的软件厂商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传统的“高端CAX”厂商,这些厂商无一例外的拥有自己的PDM软件产品。而某些传统上以开发CAD软件产品为主的国外厂商则在终于拥有能够对产品数据进行某种程度的管理的软件产品(不管它们如何在市场宣传上将这些产品与PDM相区别)后对“高端CAX”厂商所推崇的PLM表示质疑。至于一些传统的ERP厂商,当它们开始追捧PLM概念时,也往往采用收购PDM软件产品和技术的方式来进入该领域。 从这种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PLM和PDM之间有一种似乎“既斩不断,又不情愿”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有一点,没有PDM技术和软件产品,PLM是缺乏基础的。 三、PLM的实质 3.1信息孤岛现象已经是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难以忍受的问题 现在,关于PLM的概念,有无数种解释,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惟恐与别人完全雷同,显得自己水平不够,结果是言者云山雾罩,听者更加糊涂。在这里,我们不想再发明一种关于PLM的定义,而只想说明一个事实:PLM实际上是大批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大量出现“信息孤岛”现象,致使信息化技术无法实现客户预期效益,搞得客户难于接受后必然出现的一种“信息化集成思想”。PLM与其说是一类新技术或新软件产品,还不如说是将现有技术和软件产品发展并推向“无孤岛集成应用”的思想。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最常见的机械产品制造业为例,简单的说明目前普遍存在于制造业企业中的“信息孤岛”现象。 一个机械产品制造商要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在信息化时代,它肯定会用CAD软件进行设计,过去往往以二维设计为主,现在则越来越多的转变为三维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会有下述情况发生: 3.1.1孤岛之一 首先,产品中并非所有零部件都是自己设计的,一般有20%到70%都是外购件,这些外购件是上游供应商的产品,在上游供应商手中几乎肯定有CAD设计图纸甚至三维模型,但传统上,供应商只会提供产品简要图样和实物,不会提供CAD设计图纸或三维模型,即使想提供,也往往缺乏安全有效的手段,因此制造商要想完成产品设计,一般需要重新在自己的CAD系统中绘制外购件,甚至重新建立外购件三维模型以便搭建自己产品的三维数字样机。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外购件信息在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经历了由“电子数据->纸介质数据->电子数据”的转换过程,既费时费力,又可能出错。 3.1.2孤岛之二 我们再看产品制造商内部,当用CAD软件完成产品零部件设计后,在一个有严格设计质量控制规范的企业中,并不能立即将其作为生产加工的依据,而是必须经历校核和审批过程,在当前的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中,这一过程的完成方式是首先将产品设计图纸由电子数据打印为纸介质,再将纸介质图纸经过校核和审批过程,审查人员提出意见后又让设计人员在CAD软件中对电子数据进行修改。然后再次转换为纸介质,如此周而复始,直至审批通过。在这一循环往复过程中,又存在大量“电子数据->纸介质数据->电子数据”的转换过程。这又是一个耗费资源、耗费时间、而且会导致数据发散、安全性很差的过程。 3.1.3孤岛之三 此外,在上述产品设计过程中,如果不使用产品电子数据管理工具,电子数据的杂乱存储、版本混乱、查询困难几乎是难于避免的,尤其是在使用三维CAD软件后,这种文档的混乱存储几乎是致命的(因为极有可能导致产品三维模型残缺不全,无法使用),这与纸介质产品数据被资料管理部门妥善地分类、分版本管理的情况形成强烈反差。实际上,一旦将电子数据打印转换为纸介质数据就几乎无法再保证两者的一致性,因此经常出现生产现场所使用的纸介质数据与设计部门自以为在生产现场使用的数据对不上号的现象。 3.1.4孤岛之四 当产品设计完成后,为了进行工艺设计和生产组织,还需要设计人员根据产品设计结构汇总统计出产品的明细表和汇总表,这些表格中无非描述了产品本身的属性信息以及产品中的零部件属性和装配关系信息,其实这些信息本来就包含在产品的CAD设计图纸和三维模型中。现在它要通过手工方式完成“电子数据->纸介质数据”的转化过程。所有从事过产品的汇总和明细表格手工统计的人都知道,这一过程是多么吃力而不讨好。 在产品设计完成后,一般还要进行工艺设计,大家立刻会想到CAPP系统,CAPP系统确实可以帮助工艺人员加速工艺设计过程,但产品工艺设计是以产品结构设计为基础的(需要基于产品设计物料清单),而现在往往是工艺设计人员必须按照设计人员提供的产品明细和汇总表格以及纸介质格式的设计图向CAPP系统重新录入一遍产品信息、零部件属性信息和零部件装配关系信息,然后才能开始进行工艺设计。在这一过程中产品设计物料清单又经历了“电子数据->纸介质数据->电子数据”的转换过程,这又是一次重复劳动、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极易出错。 |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 | | 责任编辑:张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