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企业信息分类编码应用状况
信息分类编码一直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要实施信息化,无论是CAD、CAPP、PDM、ERP还是其他信息系统,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信息分类编码。信息分类编码的好坏关系到企业信息系统(CAPP、PDM、ERP)的长期运行质量和系统运行的寿命周期。
原机械电子工业部曾经在83年左右组织了一个庞大的班子,于85年完成了《机械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JLBM-1系统》、《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十进位分类编号法》,希望以“成组技术”来实现相似化工艺。但由于当时还没有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没有“分类编码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做支撑,至今这几个标准和先进的理念没有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很多企业对信息分类编码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多数企业的编码,都是大类、中类、小类加上流水码。这样,就把非常重要的工作进行了简化处理。这样的处理给设计人员对编码的应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实施ERP而实施ERP,在ERP数据维护组内由专人手工将产品图号对照成编码并进行数据录入和搭建产品结构树,由于数据维护人员专业知识的局限,对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理解会有一定偏差,常常导致产品结构数据和料单数据的不准确,影响产品的生产进程,直接影响车间的生产效率及成本考核。
上述应用对大批量生产模式的企业支持尚可,但对多品种小批量按订单生产的企业,这种应用就很难支持。这种企业数据准备的工作量巨大,数据维护小组的人员很难快速、准确地提供所需的产品BOM数据。很多企业在花费了巨资实施国外的ERP系统,也没有能够成功应用,失败的关键问题在于没有有效地解决数据编码的源头问题和源头数据录入的问题。


在企业基础数据整理过程中,基础数据编码整理的工作量巨大。以某起重机器厂为例,企业允许选用的标准件编码为12.99万个,材料允许选用的编码为0.017万个,以下是某起重机器厂允许选用的主要标准件编码数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