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管理药方二
授权他人
人生境界达到一定高度的表现
企业究竟是谁的?这似乎是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几乎99.9%的老板都会拍着胸脯说,“当然是我的。”
但是,也有很多看透了的企业家说出了问题的最终答案,企业是社会的。这样开放的思维并不以企业大小而论,世界首富盖茨、华人首富李嘉诚都讲过类似的观点。
而在此价值观的前提下,才会认清单一的个体无法在社会上成功,团队和协作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主旋律。放在银行账号上的数字对你意义到底有多大?如果脱离了你的员工、你的顾客、你的供应商,你的企业、你的成就会怎么样?诚意授权成为解决企业家“不想管理”困惑的第二种良药。
“我对王均金的授权百分之百满意。”均瑶集团CEO黄辉,面对《英才》记者关于授权满意度的疑问,给出了一个不留任何余地的回答。
此时,距离去年底王均金和其弟王均豪正式退出经营层,已经有半年时间。无论是作为董事长的王均金,还是作为CEO的黄辉,都已经在这段时间的磨合中,各自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从均瑶集团的一期内刊上,就可以清晰地发现:王均金在充当了一年的台前执行者后,又正式隐退到幕后。他去中央党校参加研修班、到香港拜会长江实业董事长李嘉诚。黄辉则风尘仆仆地赶往各地的分公司,了解员工的心声。即使是当均瑶的公关人员安排采访时,也更愿意让黄辉多与媒体接触。
多年来一直服务于跨国公司的黄辉,也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跨国公司的文化和理念带到均瑶来。
交换名片的时候,黄辉和另一位同样来自跨国公司的公关部总监王忠,都习惯性地将名片放在印有英文介绍的那一面。用英文名称呼对方,也开始流行,“以前老板都不用英文名,我们自然不会这么去叫他们,”均瑶的一位内部人士说。
国际化,正是黄辉到均瑶来的最大任务,也是王均金和王均豪兄弟最看重的素质。
从2004年11月7日大哥王均瑶离开后的大半年里,是王均金最为困难的时候。
他不仅要面对关于均瑶集团的各种负面消息,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质疑,更重要的是他成为最后拍板的那个人。而经过初期的多元化发展后,如何清晰集团业务、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王均金最头疼的问题。
没有人知道,相对内向的王均金将这副重担挑在肩上,内心承受了怎样的压力。弟弟王均豪能感觉到的是,二哥的抗压能力提高了,处理事情也更加冷静成熟了。
就在王均金逐渐捋清均瑶的业务时,时任毕博大中华区总裁黄辉刚从公司离职,处于“禁业期”。王均金也正在寻找理想的职业经理人接替自己。
婚姻总是与永恒两个字放在一起,王均金较含蓄的表示了他的期望,“希望五年、十年后黄辉还是均瑶的CEO”。黄辉则更为直率,将这份责任定义在“退休前的最后一份工作”。
王均金为了给予黄辉充分的权力,不仅自己退出经营层,弟弟王均豪也不例外,而且均瑶各个板块的负责人都已经是职业经理人。
据悉,黄辉目前拥有包括对集团副总、各专业板块老总以下的人事拥有直接任免权。同时,对于集团高层人事任免,黄辉不但有建议权,还有“一票否决权”。
黄辉上任后,开始对均瑶集团进行了一个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对多年来积累的资产进行了清理,明确了集团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航空运输、品牌营销服务和百货零售为三大支柱产业。
黄辉表示,他更愿意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推进改革,并且他强调,原来40多人的高层管理团队,在他上任后只增加了两三位跨国公司背景的人员,并且“尽可能利用原有的管理团队”。
但前不久均瑶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均瑶乳业传出的数位创业元老集体辞职,矛头对准的正是接替王均豪的张桂郎——来自台湾的职业经理人。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出民营企业引入新鲜血液,向现代企业转型过程中的阵痛。
黄辉对此却充满信心,因为虽然“磨合永远不可能结束”,但他与管理层在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这也正是他前期大量的沟通打下了铺垫。
同样想得开的人还有趋势科技董事长张明正。从他和太太合写的《挡不住的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当年那个美好的愿望:多年前,明正与我就曾梦想卸任的一天,我们曾开玩笑说:“最好变成神雕侠侣,平常人间无赖就隐居山间逍遥自在;世间或忽然有难,就翩翩然乘着神雕下凡相助;事成之后,又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当时想着都快乐,我想这就是最圆满的创业结果。
2004年底,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张明正将CEO之职交到陈怡桦的手中,陈怡榛也不再像以前冲锋陷阵了。
张明正从执行者,转变为指导者、教练。他的网球功力更上一层楼,高尔夫球技术突飞猛进,还爱上了骑马,太太也开始去完成一直计划的学习任务。
其实,当张明正夫妇还在做一线管理者的时候,他们就一直能抽出时间享受生活。马来西亚丛林、越南地下抗战区、科罗拉多绿皮皮筏、冰岛钓鲑鱼,这些非观光区都曾是他们忙里偷闲的度假地。
在一次接受媒体专访时,当被问到“很多CEO抱怨时间不够用,你为什么会有很多的时间去滑雪、钓鱼、潜水”时,张明正的回答是:“现在我每天想的是,什么事情我不应该做,怎样把自己的工作范围缩到最小。”
因为在张明正看来,作为领导者,一个重要特质就是要学会授权。因为领导用授权的方式,能让经理人、员工对工作产生热情,进而充分发挥自我潜力。
能否放权,可能关键不在于客观上能否,而在于你主观上是否愿意。就像陈怡榛所说:“创业似乎就像养儿育女,在必要的时候要全心扶持,在适当的时机要懂得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