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企业基本模型建立及其自动化 | 发表时间:2006-8-16 曹永珍 来源:e-Works | 关键字:ERP 模型 自动化 | | 本文指出企业实施ERP失败的三大原因,并创建流程驱动型计算机系统模型作为实施ERP的解决方案。 |
| | 下面解析问题四的一个关键要点: 为什么说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实施经验是企业使用ERP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时可以借鉴的“指南针式”成熟经验? 从企业的基本模型出发,很容易发现它们具有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为了透彻地说明这个关键要点,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概念分析 从生产和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它们有一个基本共性,即它们都是一个“过程”。 如果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进行具体化,可以表述如下: 生产过程是人或设备通过某种或多种工艺渠道,使用某种或多种控制方法,生产出某种或多种产品的一种或多种操作的集合。每一过程都有其衡量的参数,以石化工业为例,生产过程有四大工艺参数,它们是压力、温度、液位和流量。 在生产过程中,从一个工序流动到另一个工序的主体是物料。 管理过程是人或设备通过某种或多种业务渠道,使用某种或多种控制方法,管理某种或多种信息物品的一种或多种流动的集合。一般来说,管理过程有四大参数,它们是时间,资金,人力和工作量。 在管理过程中,从一个程序流动到另一个程序的主体是信息文件。 从以上具体化的表述,还可以看出以下共性: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都是一些动作的集合,拥有渠道,方法和衡量参数。还是以石化工业为例,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作如下的类比:原油相当于业务信息文件,油、水和气相当于不同的业务文件,阀门相当于工程师,管线相当于秘书,小的容器相当于专业监督,大的容器相当于总监,中控系统相当于总经理和他的经理层等;安全阀相当于授权限,冗余设备相当于授权制度;在线腐蚀监测系统相当于考评制度;破乳剂相当于承包商等等,如图2。 通过概念分析,以及生产的组成设备和管理的组织成员的类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具有相同的基本共性和类似的职能特点。  演化及实施过程分析 在生产过程自动化早期,关于生产,人们没有生产过程流程图,随着“过程”思想的出现和检测控制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流程图才出现并日臻完善。同时,“过程”思想诱发了“生产线”概念的出现。现在的生产过程流程图已把生产线和生产过程刻画成了一个透明的过程。 在没有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时期,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检测取决于人的观察,控制的方向也取决于人的判断,控制执行元件是设备如手动阀门,必须由人来操作。人们把这个过程定义为开环控制过程,也就是俗称的“半自动化” 控制过程。 在“过程”思想和检测控制技术成熟后,其带来的突破性进展是闭环自动控制过程的形成,人可以不再介入生产过程进行人工操作了。而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生产更高效”的企业期望也有了实施的技术基础,技术人员把生产过程流程图、检测、控制和安全保护方式等全息地仿真到计算机系统中,构建一个直观、可视、可控等特点的仿真系统,操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仿真系统了解生产过程的信息,也可强制介入进行人工操作。而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显示,使用检测结果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控制,以及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生成报表和编排生产计划等简单管理的工作。这样一个系统叫做中央控制系统,它能清晰地显示生产过程参数在各节点的变化,帮助人们对生产过程进行准确实时的信息监控。友好的人机界面实现了人和生产过程的对话机制,解除了生产人员对生产过程不透明的忧虑。目前人们已经把这种模式当作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模型,DCS是实施此模型的代表。 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实施,包括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及工艺流程的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计算机系统仿真设计及实施、联合调试等三部分内容,即“三大步骤”。 运用DCS软件平台实施后的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就是一个中央控制系统。目前许多公司的生产过程没有全部仿真到计算机系统中去,即没有实施到“无人工厂”的阶段,一方面是由于成本因素,同时也存在机器人等不能满足复杂的使用要求等技术原因,在此不作阐述。 |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 | | 责任编辑:张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