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管理线有下列表现形式:
1. 人和语言(肢体和文字语言)组成的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2. 人、纸和笔、交通工具(如马、船和车)和道路组成的表现形式
3. 人、电话机和传真机、程控交换机和电话线组成的表现形式
4. 人、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组成的最快捷和最准确的表现形式
企业的管理线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演化和先进,与此同时,管理流程也就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变得更高快捷、更高效。
现在,可以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给ERP管理系统下如下定义:ERP管理系统是把企业管理过程的主体、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实现有机统一,并把处理者的工作平台捆绑在一起的软件平台。运用ERP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在同一平台上构建一个优化的管理线,并对管理流程进行仿真,形成一个直观、可视和可控的中央控制系统,由此而实现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与管理目标的控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以及控制风险能力。
在ERP和“管理流程”的理念出现后,虽可在同一平台建立管理线,但由于企业缺乏对管理过程的四大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的技术,四大参数的检测和控制的方向都取决于人的判断,控制执行元件是管理线上的设备如手动软按钮,但必须由人来操作。这决定了企业的管理过程是一个开环的人工控制过程,即“半自动化”控制过程。
在技术方面,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成熟,ERP管理平台也已具备,它们为企业实现管理过程“半自动化”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相关理论和高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以及数字化理念的拓展和应用,解决管理过程参数的自动检测和控制方面的技术不足,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应是值得期待的。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理念的发展变化就是构建一个企业管理过程的中央控制系统,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由此可以构建如图4管理过程发展趋势图。

从管理过程发展趋势方框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实现管理自动化,必须要进行管理线的设计及管理流程图设计、管理流程的仿真设计与实施、联合调试三大步骤。
管理线的设计及管理流程图设计是由IT人员和具有管理经验的人员联合,根据法律及公司的政策进行管理线的硬件架构和管理流程设计;管理流程的仿真设计与实施则由ERP软件公司提供平台,由实施企业进行仿真设计和实施;联合调试则应由客户企业和实施企业联合执行。
从概念分析、演化过程分析及支持技术,都可以看出,使用ERP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与使用DCS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是类似的,都是构建一个中央控制系统。因此,实施管理过程自动化完全可以借鉴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实施方法。在实施生产过程自动化时,人们严格按照三大步骤执行,因此生产过程自动化实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在实施管理过程自动化时,实施人员也必须严格按照这三大步骤执行。首先要构建管理线,建立管理流程并进行优化设计。这项任务要求实施人员了解客户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各种业务分布及流程文件,全息地描绘出企业现有的管理过程。其次,实施人员必须明确管理过程中哪些事情将由计算机执行,哪些事情是由人来完成,才能进行“半自动化”的优化设计。只有这样,实施人员才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构建合符要求的管理流程。这是实施管理过程自动化的第一步,也是基本和必需的一步。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做到,这种实施方法上的失误是企业实施ERP失败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只能有一套管理班子,即一个主流程,并有多个为主流程服务的辅流程,如同图2。为了使客户企业清楚并全息地了解自己和方便实施人员的优化工作,管理流程必须可视化。从积极方面来看,企业有了透明可视的管理过程,所有人员都可明白其在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也清楚各种业务的协调路径,以及明确的具体目标,这就是“力往一处使”工作方式的实现方法,是管理和管理过程自动化追求的目标。从消极方面来看,如果管理效率不高,透明的管理流程将会通过其四大过程参数的显示,如时间过长或资金过大,帮助企业和工作人员可迅速发现问题,进行风险分析与风险防范,提高管理效能。管理流程可视化的最佳表达方式是管理过程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