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探讨
·制造企业的生产物流 流程设计与看板管理应用
·物流人才的培养
·沟通CTBS助物流公司实时掌握异地仓库信息
·做电子商务的物流还是物流的电子商务?
·第三方物流行业高度互动协作的重要标志
 相关新闻
·
THC暴涨在即 出口企业成本骤增
·
GrapeCity与广州大顺发物流签约
·
中远物流携手MyCRM 领跑物流信息化
·
金蝶签约德邦物流 助力企业成长
·
展现真实应用成果,首个RFID实验室在京成立
·
MyCRM助力以利物流再创辉煌
 相关热贴
·[原创]物流软件
·[原创] 物流软件
·[原创] 物流软件
·[分享]物流公司如何打磨IT系统实时掌握异地仓库信息
·ASP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的运用
·绝好资料:K3工业版物流初始化方案
 相关商城商品
· 现代物流和生产管理制度与表格精选
· 战略物流管理:一本以市场营销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中心的物流教科书(第4版)
· 物流基础
· 物流管理
·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SCM)原理、实施与应用
· 供应链物流管理(英文版)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SCM及物流
 
物流外包:向左走向右走
发表时间:2006-9-16 刘璺   史文月   来源:中国物流
关键字:物流 外包 供应链 中国 
外包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从当前的现实角度来看,物流外包能否实现降低成本?

    物流外包是一个热门话题。它既关系到整个市场的规模,也关系到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2004年8月,我们曾邀请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经理人专题讨论过这个问题,但当时仅仅涉及物流外包这个主题的冰山一角——成本,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尚未探寻。最近,IBM全球服务部物流咨询经理刘璺及Brainware Consulting供应链和物流咨询首席顾问史文月等业界先锋人士再次触及这个话题。经过一番“七嘴八舌”之后,他们碰撞出全新的观点。刊发此文,我们的目的在于借此引起业界对物流外包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

  物流外包的新内涵

  一个企业把一些运输或仓储业务交给另一个公司去做,是否算得上物流外包呢?

  早在物流这个概念在中国兴起前,不少企业都有委托传统储运公司提供服务的经验。因为中国(世界)这么大,很难有公司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如此大的地域上,否则不仅丧失财务灵活性,而且业务风险也非常高。对于一些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使用货代和船代也是一个常规的做法。如果这些活动是物流外包,那么现在重提这个概念不就成了“炒冷饭”了吗?

  实际上,这些根本就称不上是物流外包!物流外包不是业务的功能性延续,而是业务的创新。企业历来就会使用外部资源来实现其功能互补,但那只是购买物流商品而已。所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储运公司成物流”的变化,并不会给中国物流市场或者给物流外包业务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企业为什么需要外包物流呢?原因不外乎成本和服务,尤其是成本。既然宣传外包物流的都说可以实现企业的成本降低,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那企业何乐而不为呢?问题在于企业在“物流外包”之前,是否了解真正的物流成本是多少?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多数企业基本上做不到这一点。很多企业的物流总监对“库存持有成本”这一基本的数据(其实很容易从财务数据中找到)都没有意识,更何况要找出物流成本的直接数据。通常来说,物流的作业成本是淹没在财务成本中的。这不仅是传统财务成本和ABC成本法的焦点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外包物流,除了一些人员下岗的直接成本节省,企业无法描述和计算出外包物流对于企业运作、服务究竟能带来什么现实价值的提升。这是中国的现实。物流外包在企业内成了一个口号,或成为一个单一采购价格的问题,甚至是所谓的“第三利润源”。

  那么外包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呢?从当前的现实角度来看,物流外包能否实现降低成本呢?我们认为从广义上解决外包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外包物流的委托企业和承接业务的服务企业如何实现“双赢”。事实上这也是很多服务行业成功的基础。

  “外包优势”论

  我们一直不认同“中国的物流成本非常高”,似乎“比欧美高一倍”之说。持有这样论点的人在说明中国物流成本问题时,主要采用诋毁物流现实的做法,似乎装备了最新物流技术和设备才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之道。照此推论,拥有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的外资物流企业,应该在中国物流市场上所向披靡了。事实如此吗?

  著名的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在任何情况下,数量优势都是最普遍、最有效的制胜因素”。我们认为,这位西方的兵圣所指出的恰巧是中国物流的一个最显著特征:中国物流既秉承了大地域需求的因素,类似美国;又兼容了地域、产业不平衡导致的密集性,类似欧洲、日本;而且最重要的是当前的中国特色——劳动力的供给,无论数量还是价格都有非常大的优势。离开中国的特质来谈论中国的物流是不恰当的,也无法从本质上解释和推断出“高成本”的中国物流能导致“低价格”的中国产品,从而跨国公司蜂拥而至的现象。这使我们关注到中国物流体系中特有的数量优势和质量优势,由此产生了我们所谓的“外包优势”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页>>  
3页,当前第1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