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F2C新模式对供应链的变革
第一节 减少时滞效应影响
7.1 减少时滞效应影响
在3.2节通过对供应链的时滞效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物流运输、产品生产以及原材料准备是供应链上产生时滞效应的三大主因。而通过本章上面的分析,可得知在新的模式下,对于以前模式所需要的商品在销售网络中的流转耗时可以不再存在。(1)MTS生产模式
如果生产企业采用MTS(Make to Stock)生产模式,则其基本运作时序就可以调整为如图7-3所示。
在新的模式下,企业不再因为由于离市场销售时间越近,订单预测越准确的原因,而需要将需 求预测与订单预测进行分离。所以生产商不再需要在每周给C+8周作需求预测,而可以直接对 C+5周作市场需求预测,即C+4周的生产量。对照图7-3,在C+1周作C+5周的市场需求预测,然 后直接经过有关部门的需求评审,评审结果就可以直接发送给相应原材料供应商,让原材料供应 商在C+2周进行原材料生产,在C+4周之前送到相应的各工厂。生产商则在C+4周进行C+5周的供 应生产,产品下线后就可以直接对C+5周的客户订单进行发货。
在这种模式下,根据2.2节的假设:
生产商对市场仅销售同一系列的产品,每周销售数量为1万台,市场零售价为4000元每台。
单台原材料平均成本为1000元。
单台产品平均生产人工费用为200元,生产费用为300元。
单台产品平均出厂价为2000元。
对于F2C新模式下的MTS生产模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其供应链上的资金占用情况如下:
C+3周原材料供应商的在途原材料库存为1千万元。
C+4周是生产周,原材料在库库存为1千万元,生产成品在库库存约为5百万元。
C+5周不存在库存占用,因为客户已经支付了产品的购买费用,所以库存占用资金为0。
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在供应链上所需要预支垫付的资金是2千5百万元,产品生产出来后,隔周 就可以回款。
(2)MTO生产模式
如果生产商在新的模式下采用MTO(Make To Order)生产模式,则运作时序如图7-4所示。
在MTO生产模式下,市场需求预测就可以在C+1周对C+3周进行预测,相关部门通过需求评审后,直接安排供应商在C+2周进行原材料生产,原材料在C+4周之前送到相应的工厂。而与此同时,客户在C+5周的到货订单已经在C+3周提供给了生产商,那么产品在C+4周生产下线后, 就马上可以通过物流智联网发货给客户。在这种模式下,供应链的资金占用分析如下:
C+3周原材料供应商的在途原材料库存价值为1千万元。
C+4周生产周,原材料在库库存为1千万元,生产成本在库库存约为5百万元。
在C+3周客户已经提前预付了货款,所以企业在C+3周已经收回2千万元。
所以,在新的模式下,如果生产商采用MTO生产模式,那么在供应链上只需要占用5百万元资金而已,而且货款是提前收回的。对比传统模式与F2C新模式下的MTS以及MTO生产模式在关于供应链上资金占用情况以及回款周期,分析结果见表7-1。
表7-1 供应链资金占用与回款周期对比表
由表7-1可以看出,在新的模式下,生产商对客户的商品交付时滞大为缩短,从传统模式下的一个月缩短到新模式下的一周,而且这一周的时间甚至还可以记在消费者名下。供应链上资金占用也大为减少,回款也更快,生产商的供应链因此变得更加的敏捷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