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e-works > 智造书屋 > 书籍列表 > ANSYS 13.0与HyperMesh 11.0联合仿真有限元分析 > 实体-板壳-梁单元连接技术

第一十零章 装配体有限元分析

第二节 实体-板壳-梁单元连接技术

    在连接有不同自由度的单元时必须留心,因为在界面处可能会发生不协调的情况。如果单元彼此不协调,求解时会在两种单元之间传递不适当的力或位移。

    为了保证协调,两个单元必须有相同的自由度。例如,它们必须有相同数目和类型的位移自由度及旋转自由度。此外,自由度必须是耦合的,即它们必须连续地穿过界面处单元的边界。

10.2.1  实体-实体连接

    实体与实体的连接较简单,主要有两种方法:节点耦合和MPC算法。

1.节点耦合

    节点耦合是指共享节点,这种连接方式最简单,且最有效。建立有限元模型时,应使用同一种实体单元(如SOLID185等)划分网格,但可分别定义各实体的材料属性。

2.MPC算法

    MPC算法可用于连接非协调网格,如六面体与四面体交界面(见图10-1)。ANSYS使用目标单元TARGE170和接触单元CONTA173或CONTA174定义MPC算法。第19.3节介绍了面-面接触建模的详细内容,对于MPC算法,仅仅是单元选项和实常数设置不同而已。

非协调网格-六面体与四面体交界面
图10-1  非协调网格-六面体与四面体交界面

    (1)单元选项

    仅需设置接触单元CONTA173/ CONTA174的单元选项,推荐采用如下设置:

    K2=2(Multipoint constraint (MPC))

    K4=2 (On nodal point-normal to target surface)

    K5=1 (Close gap with auto CNOF)

    K9=1 (Exclude both initial geometrical penetration or gap and offset)

    K12=5 (Bonded (always))

    (2)实常数

    一般地,保持所有默认值可满足工程需要。

10.2.2  实体-板壳连接

    实体单元节点具有3个平动自由度,板壳单元节点具有3个平动自由度和3个转动自由度。为确保自由度协调,可根据实体与板壳连接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连接方法。本书提供了两种方法:节点耦合和MPC算法。

1.节点耦合

    尽管实体单元节点缺少转动自由度,但在图 10-2 所示的实体-板壳结构中,只需耦合实体与板壳的连接节点,就可保证自由度协调。

2.MPC算法

    在图 10-3 所示的实体-板壳结构中,板壳形成平面,由于其节点具有转动自由度,即使采用了节点耦合,也可绕连接交线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MPC算法连接非协调网格。ANSYS使用目标单元TARGE170(覆盖于实体单元表面)和接触单元CONTA175(位于板壳单元边界)定义MPC算法。第19.4节介绍了点-面接触建模的详细内容,对于MPC算法,仅仅是单元选项和实常数设置不同而已。

节点耦合连接实体与板壳单元
图10-2  节点耦合连接实体与板壳单元

MPC算法连接实体与板壳单元
图10-3  MPC算法连接实体与板壳单元

    注意:对于MPC算法,CONTA175支持高阶下伏单元。

    (1)单元选项

    仅需设置接触单元CONTA175的单元选项,推荐采用如下设置:

    K2=2 (Multipoint constraint (MPC))

    K5=1 (Close gap with auto CNOF)

    K9=1 (Exclude both initial geometrical penetration or gap and offset)

    K11=1 (Include)

    K12=5 (Bonded (always))

    (2)实常数

    一般地,保持所有默认值可满足工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