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可以在浏览器检视,其中「元素」就是iFeature产生的,「草图一」就是由iFeature插入的草图。

接着笔者点选「钻穿孔.ide」,继续在铝挤型的中央位置透过「特征式iFeature」钻穿孔径为20的圆孔。

虽然是「特征式iFeature」,由于该特征是由草图所消耗而成,所以系统提示「点选轮廓平面」,笔者将轮廓平面贴附在铝挤型的上方平物面上。

按「下一步」按钮,注意系统提示「输入孔径」,目前内定值为「10mm」。

Inventor在制作iFeature输入值时提供三种方式输入「无 > 使用者可以无所限制的自由输入任何数据」;「范围 > 使用者可以自行设定输入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作为限制范围」;「清单 > 用户自行表列可供输入的数据列表」。

本例中笔者以「清单」方式制作「钻穿孔.ide」的孔径输入模式,笔者点选向下按钮谈跳出列表表列,并选定「20mm」,然后按「下一步」按钮,勾选「立即启用草图编辑」,准备限制该草图的相对位置。

笔者使用「水平、垂直」限制该草图圆心的相对位置使其「完全限制」。

由于这是一个「特征式iFeature」,所以按下「返回」按钮,系统就会根据制作iFeature的特征执行「挤出 > 切割」。
从实体的彩线可以清楚看出直径20的穿孔稍稍大了些,造成如图所是的「破口」。

可见直径20太大,必须修正尺寸,笔者在浏览器处「iFeature2」使用鼠标右键,点选「编辑iFeature」,将孔径的选单重新调整为「18mm」即可快速完成尺寸编修的程序。

皆下来笔者需要在该孔径内制作一个孔用C形环沟槽,所以笔者先将中心「工作轴线」及通过该轴线的「工作平面」设置完成。

传统上为了绘制孔用C形环沟槽,必须先查阅「机械图表设计便览」的相关配合尺寸,然后再经过「绘制草图 > 回转 > 切割 」成所需的沟槽。本例中笔者使用一个经过参数观念转化成Excel尺寸表列化的iFeature轻松的完成此沟槽的绘制。本例中笔者点选自行制作的「孔用C形扣环槽.ide」作为演示之用。

请注意提示栏「点选通过轴心的工作平面」,笔者点选图示的工作平面,然后点选「下一步」。

本例中笔者设置了三组参数作为输入的条件,完全是根据「机械图表设计便览」的尺寸规范所制作;扣环槽的尺寸分类成三种「常用级别 > 常用、不常用、特殊用途」。

选定了「常用」级别就已经过滤了「不常用、特殊用途」两种尺寸类别。所以现在察看「标称」时可以简化搜寻标称的表列数量,本例笔者根据孔径18选定「C18」规格。

第三个条件的设定是一组允许「自由输入值」相对于「轴端面距离」的尺寸。

按「下一步」按钮后,勾选「立即启用草图编辑」来限制或标注草图的相对位置,透过限制约束技巧将原点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