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nventorR11中,原有功能的增强和改进很多,其中关于扫掠特征的变化,是值得用户关注的内容之一。本文将对引导线、引导面和三维路径做一些介绍。
1.引导线:
参见图1。原有的路径线是未来特征形状的“方向引导”,而新的“引导轨道”则类似于路径线:

引导线也可以是三维线;随着路径与引导线的距离变化,在路径的法平面上、截面轮廓会有形状上的关联变化。其中具有三种可能的处理规则:
1)“X和Y”:截面轮廓将在所有方向上成比例变化。
2)“X”:只在两线相连的方向上变化。
3)“无”:不做任何变化。引导线将完全没有作用了…
这样的结果造成扫掠的结果截面可能有变化,但还是与放样不相同。放样的各个截面轮廓可以独立存在、形状可以不同;而扫掠的截面轮廓只有一个,在引导线加入之后,各处实际截面轮廓是原始轮廓的呈“相似改变”。
2.引导面:
参见图2,这是新的控制扫掠结果中截面轮廓扭转的方法,利用引导面与扫掠进程中,各处实际截面轮廓的统一控制条件,实现扭转控制。其中,引导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

例如图3左上,是以前的规则,没办法控制结果的扭转;而图3左下,是现在的规则,用了端面做引导面,各个位置的截面轮廓都相对于端面呈确定的角度(这里是平行),这已经是符合一般机械设计的需要了,再如图3右。

3.从两个二维草图得到一个三维路径:
参见图4,其中的空间弯管的扫掠特征三维路径,就是利用这个在三维草图创建中的投影机制,得到与这两二维草图关联的交线,参见图4的界面和结果实例。
其中的规则是:相关的两个草图分别沿着草图所依附的面的法想法向投影,这将得到两个投影公共的交线,这条交线就是结果三维曲线。显然,两个原始二维草图所在面不必垂直,而结果线与远实现呈现单向关联的规则。

这种结果相当于事先作出依据两条二维草图线的曲面,然后用“三维相交曲线”操作后的结果;但已经被自动化而简化了。
4.草图投影得出三维路径的增强:
新的机制能完成草图(二维或者三维)向表面投影的结果,进而创建相关联的新的三维草图。参见图5的界面,可以向平面、圆柱面或者圆锥面投影,界面中:

1)曲面:
选一个或多个要投影得到三维草图曲线的面。可选择曲面、实体表面或工作面。
2)曲线:
选被投影的曲线。可选择二维或三维线、顶点、工作点、草图点,以及零件边、曲面边。
3)输出:
设置投影结果的规则,三个按钮从左向后分别是:
沿矢量投影:沿着选定的方向,平行投影到面。
投影到最近的点:沿所选曲面的法线方向投影到面。
缠绕到曲面:原始曲线相当于在选定曲面上的“展开”,现在要将展开结果盘绕回去。
4)实例-沿矢量:
关键在于选定平行投影的方向矢量。除了草图之外,所有可能确定矢量方向的元素都是有限的选择,例如工作轴、实体面… 如果一定要利用草图确定方向,可先给予草图做工作轴,然后利用工作轴定方向。参见图6。
5)实例-投影到最近点:

实际上这个说法不准确,应当是:沿所选曲面的法向投影。所以,结果图线就不是上述平行投影的样子了。原始图线与投影结果的同名点,其连线方向应当是曲面上这一点的法线方向。也可以选定多个面进行操作。参见图7。
对于一个圆形草图,沿法向投影到一个圆柱面上,结果就是“类椭圆”,在圆柱面轴线方向上的半径不会变,而另一个方向将缩小。缩小的程度如何,将取决于圆柱面的半径和原始草图的位置…
6)实例-缠绕到面:
这是曲面上曲线展开的逆向操作。这就有可能突破“凸雕”机制所想要解决的实际造型问题,当时有个限制:不能直接创建最常见的、两侧平行的槽子或者凸台,而只好衍生… 现在能简明地完成了,参见图8左。
另外,从展开的草图描述到最后实现,利用这种机制,能提供对于较复杂弹簧的更为简练的造型过程,参见图8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