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CRM |
|
| 软件即是服务? | 发表时间:2006-11-16 陈淑娟 来源:CCW | 关键字:CRM 软件 SaaS | |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作为一种新型软件服务形式,正在全球兴起。作为软件产业的一次革命,中国软件供应商如何看待这场革命?它在中国市场的命运是否会一帆风顺? |
| | 评论一:并非软件“终结者” 传统软件厂商对SaaS抱有一种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正如网络媒体崛起时,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对它的恐惧一样。 这些企业的观望可以理解。做SaaS吧,会不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做吧,又确实有一部分用户存在这样的需求,如果自己不提供在线的解决方案,无异于把客户向竞争对手怀抱里推。 事实上,互联网是强大的,也是脆弱的。9月底的一天,由于遭受大量黑客的攻击,国内最大的域名和网站托管服务提供商——万网无法正常浏览。在这之前,国内另一域名服务商新网的域名解析服务器发生故障,导致30%多在其注册的网站无法访问。黑客攻击、网络故障、病毒肆虐,这决定了企业的软件应用不可能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上。 更重要的是,用户的需求决定着软件供应商提供软件的方式。无论是2000年用友推出ASP模式的伟库,还是2004年Xtools和800CRM推出SaaS模式的在线CRM产品,本质上都反映了“on demand”理念。 中小企业由于业务复杂度较低、标准化程度较高,具有使用租用型软件的需求,而传统的许可证售卖方式仍然能在大型企业中找到生存空间;由于涉及商业核心数据、应用稳定、投资较简单,财务管理软件和一些基础软件更多地还是本地部署,而SaaS在CRM、HR、EMAIL、ERP等相对不那么核心的领域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正如SAP虽然也推出了CRM on demand产品,并根据客户的需要继续推出SaaS产品, 但这些产品只是SAP为企业提供的全面解决方案的一小部分。无论是虾米还是大象,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SaaS无法颠覆传统软件,两者必然以互补的形式共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文/陈淑娟) 评论二:管理软件厂商将向服务提供商转变 虽然目前中国的服务市场主要由以HP、IBM、蓝色快车和神州数码为代表的传统服务商占据着,但国内的管理软件厂商正面临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变。未来5年,将很可能出现由管理软件厂商演变的服务提供商。 与国外管理软件厂商相比,本土管理软件厂商在向服务提供商转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政策优势,政府对国产软件厂商提供了政策支持,如国务院颁发的18号文和47号文,使得本土管理软件厂商在开拓国内市场,尤其是政府市场方面掌握了先机;其次,还有客户关系优势,通过遍布全国的代理网络,管理软件厂商与客户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至于当用户遇到IT服务方面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专门的服务商,而是熟识的管理软件商,并且,管理软件商也非常乐意为用户提供帮助和支持。 随着用户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增长,用户购买软件产品越来越重视厂商的服务能力,促使软件厂商提供付费服务。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以用友、金蝶为首的国内领先管理软件厂商的收入结构已经出现了向服务倾斜的趋势。 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管理软件厂商的转变,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IT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51亿元,预计2006年将达到558亿元;而管理软件的市场规模仅有178亿元和215.4亿元。由管理软件厂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变,不仅有助于提高软件的质量,还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文/代华)  (计算机世界报 2006年11月06日 第43期 A26、A27、A28)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