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有效方法
查看您的阅读历史1框定问题
- 第一节 架构的美学和科学维度
- 第二节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 第三节 现代高技术系统的演进
- 第四节 架构的巴别塔
- 第五节 开放架构的真正意义
- 第六节 架构的分类
- 第七节 良好架构的基本原则
- 第八节 架构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
- 第九节 总结
2应用于系统架构的面向对象方法
- 第一节 面向对象架构的动机
- 第二节 面向对象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 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的架构建模
- 第四节 使用UML扩展的系统建模语言(SysML)
- 第五节 结论性思路
3MBSAP方法论概述
- 第一节 基本原则
- 第二节 扩展传统的系统工程
- 第三节 基本方法
- 第四节 视角和特征视图
- 第五节 架构开发的基础
- 第六节 建模与仿真的作用
- 第七节 架构启动研讨会
- 第八节 可选的方法
- 第九节 工具的困境
- 第一十零节 总结
4目录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有效方法第4章从运行视角分析需求
- 第一节 从需求到架构
- 第二节 第一个案例问题:EX“监视者”
- 第三节 第二个案例问题:智能微电网
- 第四节 需求建模
- 第五节 架构风格
- 第六节 结构特征视图
- 第七节 行为特征视图
- 第八节 数据特征视图
- 第九节 服务特征视图
- 第一十零节 背景特征视图
- 第一十一节 智能微电网OV
- 第一十二节 可执行架构
- 第一十三节 总结
5从逻辑/功能的视角进行设计
- 第一节 设计基础
- 第二节 设计模式
- 第三节 结构特征视图:EX结构分解
- 第四节 行为特征视图:EX行为
- 第五节 数据特征视图:EX逻辑数据模型
- 第六节 服务特征视图
- 第七节 背景特征视图
- 第八节 性能和时序
- 第九节 智能微电网逻辑/功能视角
- 第一十零节 接口建模和控制
- 第一十一节 数据驱动架构和事件驱动架构
- 第一十二节 可执行架构
- 第一十三节 总结
6物理视角的实现
- 第一节 一般考虑
- 第二节 设计特征视图
- 第三节 任务组件的集成
- 第四节 标准特征视图
- 第五节 数据特征视图:物理数据模型
- 第六节 服务特征视图
- 第七节 背景特征视图
- 第八节 聚焦视角
- 第九节 可执行物理架构
- 第一十零节 系统演进的规划
- 第一十一节 总结
7实现面向服务架构的复杂组织体集成
- 第一节 面向服务架构(SOA)的重要性
- 第二节 基本的SOA定义
- 第三节 SOA策略
- 第四节 SOA实现
- 第五节 万维网的演进
- 第六节 Web服务框架(WSF)和第二代Web服务
- 第七节 服务建模
- 第八节 智能微电网服务
- 第九节 总结
8将架构扩展到实时域
- 第一节 实时系统的本质特征
- 第二节 时间特征
- 第三节 事件、线程和并发
- 第四节 EX案例中的实时性
- 第五节 实时需求
- 第六节 实时系统建模:UML扩展的实时和嵌入式系统建模与分析(MARTE)
- 第七节 可调度性
- 第八节 EX雷达基本时序分析
- 第九节 实现实时系统
- 第一十零节 总结
9开发网络维度
- 第一节 网络的作用和种类
- 第二节 网络参考模型及相关网络设备
- 第三节 端口和协议
- 第四节 无线网络
- 第五节 虚拟局域网(VLAN)
- 第六节 网络管理
- 第七节 服务质量(QoS)
- 第八节 移动自组网络(MANET)
- 第九节 网络的未来
- 第一十零节 总结
10赛博安全信息保护
- 第一节 赛博安全挑战
- 第二节 基本概念
- 第三节 赛博安全风险管理
- 第四节 赛博安全指南和资源
- 第五节 安全架构和设计
- 第六节 安全系统实现
- 第七节 SOA、Web和云安全
- 第八节 安全架构建模
- 第九节 安全软件开发
- 第一十零节 智能微电网的赛博安全
- 第一十一节 总结
11使用原型系统、验证与确认方法评估和增强系统架构
- 第一节 架构和系统评估
- 第二节 MBSAP中的原型系统开发
- 第三节 验证与确认
- 第四节 原型系统的其他作用
- 第五节 Petri网
- 第六节 智能微电网仿真
- 第七节 EX流程仿真
- 第八节 总结
12使用参考架构和框架
- 第一节 参考架构的本质特征和应用
- 第二节 参考架构流程
- 第三节 构建参考架构
- 第四节 EX参考架构的分类
- 第五节 参考架构的扩展和库
- 第六节 架构框架
- 第七节 产品线的关注
- 第八节 总结
13构建复杂组织体架构
- 第一节 复杂组织体架构
- 第二节 SoS的本质特征
- 第三节 复杂组织体架构方法论
- 第四节 体系工程(SoSE)
- 第五节 互操作性
- 第六节 复杂组织体的建模与仿真
- 第七节 鲁棒的网络连接
- 第八节 动态的复杂组织体
- 第九节 总结
14运用先进的概念
- 第一节 先进的概念和趋势
- 第二节 虚拟化
- 第三节 集群
- 第四节 分布式计算
- 第五节 智能代理(Agent)
- 第六节 代理(Proxy)
- 第七节 先进算法
- 第八节 架构的机械问题
- 第九节 提高性能和可扩展性
- 第一十零节 总结
15确保架构测度和质量的治理
- 第一节 确保架构的质量
- 第二节 定义测度和质量属性
- 第三节 建立有效的治理
- 第四节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