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SAP 产品和商务智能概述
第二节 SAP商务智能概述
迄今为止,SAP公司的王牌产品依然是针对大型企业的ERP软件。SAP公司一方面在客户群方面不断拓展,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紧密关注ERP之外的领域,发展其他领域产品。其中商务智能及其应用就是目前SAP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以SAP公司R/3、ECC产品为代表的ERP产品引领全球包括中国企业进入了ERP时代,大大提高了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如何利用ERP以及企业所有其他业务系统积累的大量数据,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发掘出有用的信息,从企业层面出具报表,分析企业运行状况,甚至找到企业业绩背后趋势性、规律性的主要原因,从而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战略指引,这就是商务智能(BI)软件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商务智能项目在当前依旧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根本原因。
企业报表和数据分析是信息系统的功能之一。早在SAP推出独立的商务智能产品之前,SAP的前期产品R/2、R/3中就具有分析功能,如LIS、CO-PA,而且还可以基于SAP的编程语言ABAP开发报表。
一方面用户数据分析的需求日益复杂,另一方面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软件厂商集中在该领域。SAP公司逐渐认识到商务智能领域巨大的市场机会,推出了商务智能产品SAP BW。从BW诞生之日起,就和SAP R/3等核心产品紧密集成,这也给BW的成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SAP BW的发展过程中,产品名几经更改,经历了从BIW、BW、BI到BW的过程。为了避免混淆,本文略做澄清:
*BIW(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商务信息仓库):1997年~2000年。1997年,SAP推出SAP BIW 1.0版本,并且迅速推出BIW 1.2版本和BIW 2.0版本。
*BW(Business Warehouse,商务(信息)仓库):2001年~2004年。该期间,SAP推出BW 3.0版本、BW 3.1版本、BW 3.3版本、BW 3.5版本,合称BW 3.x版本,3.x版本集成了大量业务最佳实践的业务内容,迅速巩固了SAP在商务智能领域挑战者的地位。
*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务智能):2005年~2008年。2005年SAP公司将BW改名为BI,并发布BI 7.0版本,SAP BI 7.0产品较前3.x产品做了大量改进。在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报表展现、信息管理、数据挖掘和产品性能等方面都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在SAP新一代应用平台NetWeaver中,商务智能位于第二层,信息集成的层次。
*BW(Business Warehouse,商务(信息)仓库):2009年~今。2007年SAP收购Business Objects后,用BI来同时代表 SAP Business Objects BI Solution和SAP NetWeaver BI。之后,为了消除混淆,BI只用来代表SAP Business Objects,SAP NetWeaver BI 改回BW。2011年发布BW 7.3版本。
在商务智能领域,SAP BW并不是开创者,但是SAP公司在坚定看好商务智能领域的市场机会和潜力后,就持续投入,迅速成长。自主研发的BW 3.x和BW 7.x都是非常成功的产品,而且其本身作为SAP NetWeaver的重要组件,又具备与mySAP商务套件(包括ERP、CRM、SRM、SCM、PLM等)紧密集成的巨大先天优势,所以迅速在商务智能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商务智能这一商务概念被多家公司IT产品实现,其中法国Business Objects公司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是商务智能的最杰出代表。SAP公司在2007年收购Business Objects公司,之后将原来的BI产品改回原名BW,将BI的名称给了BO,并开始将BW和BO产品各取其长,全面融合。这次收购是强强合作,巩固和增强了SAP BW/BO在商务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
目前,在项目中SAP BW/BO作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被多家客户实施,但由于BW和BO产品有很多各自的特点,所以本书分开来讲述。本章主要对SAP BW产品从多个方面概述。
1.SAP BW架构概述
(1)BW的三层逻辑结构实例
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实例。整个BW项目所涉及的系统架构是三层逻辑结构。从源系统ECC中抽取数据,然后在BW中完成数据的保存和加工,最后在 BEx中出具报表展现加工过的数据。整个过程好像石油开采、炼制和终端产品销售的过程:ECC就是数据的油田,BW就是数据炼油厂,而BEx就是数据炼油厂的炼制品的展示工具,如图1-6所示。
图1-6 BW三层逻辑架构实例
(2)SAP BW内部的三层逻辑结构实例
在BW中又有三层逻辑结构,其中PSA(Persistent Staging Area)就是数据暂存区域,在BW中建立了与源系统中数据一样的副本,相当于炼油厂原油库房;DW(Data Warehouse)就是将数据统一化、标准化后重新存放,相当于将原油去杂提纯后再按照炼油厂的统一标准储存;DM(Data Marts)就是业务逻辑实现部分,相当于将去杂提纯后的原油进行裂解、聚合等处理,最终炼制成乙烯、丙烯、塑料等产品。图1-7所示为BW内部三层逻辑架构实例。
图1-7 BW内部三层逻辑架构实例
(3)SAP BEx的三层架构实例
BEx的全称是Business Explorer,即商务浏览器,是SAP BW自带的一个报表客户端软件。BEx是BW的表达和分析层,是终端用户使用的获取报告的环境。下面也给出了一个实例,查询设计器(Query Designer)用于设计查询,也就是表单,好像入职前填写的个人简历模板;报表分析器(Analyzer)用于数据报表,好像按模板填写完成后的个人简历,而信息发布器(Broadcaster)就好像HR将这些简历复印后散发给用人部门经理和HR招聘经理。图1-8所示为BEx三层架构实例。
图1-8 BEx三层架构实例
(4)本书中的BW架构实例
本书中第二部分建立了第一个BW模型和报表,其架构和系统逻辑架构的对应关系如图1-9所示。在图的左侧,我们看到了系统逻辑架构图,在图的右侧,我们看到与左侧相对应的实际系统、工具和模型。图的右侧就是本书中第二部分中第一个模型和报表(不含主数据)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实例中:
*在源系统部分,用文件系统作为源系统,用平面文件作为数据源。
*在BW系统部分,用一层DSO实现数据仓库。
*在BW系统部分,用一层InfoCube实现数据集市。
*在报表部分,用BEx中的Query Designer设计表单,用Analyzer展示报表。
图1-9 BW三层架构在本书中第一个模型和报表中的实现
(5)一般的BW架构
基于上面的实例,我们来看更一般的BW架构,如图1-10所示。从下向上可以看到:
图1-10 一般的BW系统架构图
*底层源系统是任意系统(Any Source),说明BW系统可以处理任何源系统的数据。但要注意的是,BW最擅长抽取和处理的是SAP ECC、CRM等SAP公司的源系统数据。好比一个炼油厂可以炼制全球任意产地的原油,但是该厂由于设备和技术的原因,最适合炼制的可能是西亚的原油。
*中间BW系统中除了PSA、DW、DM三个逻辑层外,还有一个运营数据存储层(Operational Data Store)。该层主要用于出具在源系统中不便出具的明细型报表。类似于炼油厂将原油简单处理后直接出售。
*上层信息访问层(Information Access)可以是BEx,也可以是BO等其他报表工具。
我们也可以来看一个更复杂的BW系统架构,如图1-11所示。系统仍然是三层架构,只是每一层包含的对象更多了。
图1-11 一个复杂的BW系统架构图
在底层的方框中,有各种各样的源系统。
在中间的方框中,除了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之外,还有商务智能平台(BI Platform)。其中数据仓库包含PSA、Data Warehouse层和Data Mart层。 商务智能平台在数据仓库之上,包括计划(Planning)、数据挖掘和分析(Analytic Engine)工具。
在上层的方框中,有各种各样的报表工具和发布工具。
目前在实际项目中,BW商务智能平台的应用尤其是数据挖掘和分析类的应用较少。主要的项目需求还是集中在抽取SAP ECC等系统数据,然后在数据仓库层进一步处理,最后出具管理分析报表。
2.BW系统全景图
一般来说,BW的系统从逻辑上会配置三台Server(当然物理上不一定是三台服务器, BW还可以配置成三个 Client),分别用做开发机(Development,DEV)、质量保证机或测试机(Quality Assurance,QAS)和生产机(Production,PRD)。
所有的开发只能在开发机上完成,然后将开发内容先后传输到测试机和生产机上。在测试机和生产机上不能做任何模型的开发和修改,但是可以执行数据抽取、加载和处理等操作。这样就保证了开发机、测试机和生产机模型的一致性。
所有的这些系统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BW系统全景图(Landscape),如图1-12所示。
图1-12 BW系统全景图
注意,一般情况下,相同的内容(请求)要传输两遍。先从DEV传输到QAS,如果测试未通过,则修改,然后在DEV重新生成新的请求,再传输到QAS,测试通过后,该请求再从DEV传输到PRD。
当然,BW系统是离不开源系统的。在实际项目中,源系统与BW系统是分开的,通过RFC联接。源系统如ECC一般也是按照三系统的系统全景图,而且源系统与BW系统的开发机、测试机和生产机都是一一对应的,如图1-13所示。传输时,需要先传输源系统的开发和配置,然后再传输BW系统中的开发等内容。
图1-13 ECC和BW系统全景图
3.项目路线图
在SAP项目中,一般按照ASAP (Accelerated SAP)方法论实施,它包括5阶段路线图, BW项目也是如此,如图1-14所示。
图1-14 SAP项目路线图
在BW项目的5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项目准备 (Project Preparation):该阶段要获得管理层和项目参与方的支持,为整个项目定好项目目标,组建项目团队,制定项目时间规划,准备好BW/BO及相关硬件和软件系统等,确定实施方法和开发指导原则。
*业务蓝图 (Business Blueprint):该阶段要明确项目的实施范围和周期。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访谈、收集和整理,完成业务流程分析、信息流程分析以及与BW中业务内容的功能比较,在明确的需求基础上做出功能设计和技术设计。
*实现 (Realization):该阶段要根据功能设计和技术设计的方案,完成开发和配置,进行单元测试、系统集成测试,根据系统开发和测试的结果完善技术设计,形成文档。
*最后准备 (Final Preparation):该阶段将开发和配置由开发系统传输到测试系统,准备数据,培训用户,进行用户接受测试,必要时还要进行压力测试和回归测试,同时做好系统上线计划并模拟。
*上线与支持 (Go-live & Support):该阶段将测试通过的开发和配置传输到生产机,完成初始化抽取和调度Delta抽取。系统上线后还需要对新上线BW/BO系统进行现场支持,并规划和实施系统优化、数据归档等。
SAP系统(包括BW系统)在上线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进入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的过程。一方面由于系统复杂,项目的交付成果受限于范围、时间等客观因素,需要进一步改进。更重要的是因为当今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业务不断变化,作为与业务密切结合的SAP系统(包括BW系统),也需要相应变化,来匹配公司业务运作,助力管理分析和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