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art编写器”中,可以选择零件的某个参数作为关键字。如图3-5所示。

这就是说,有一个支撑钉零件代号,就有一整套其他部分的尺寸组合,这一点与传统设计规则应当完全一致。因此,这个标准件的检索主参数就是这个“零件代号”了。利用这个功能,也可以设置出二级、三级的检索参数,供引用时检索选择。
7) 数据结果验证
即便是成熟的、照着设计手册抄下来的数据,也需要在Inventor中进行结果模型的验证,察看零件的各处结构是否在所有的规格下都是正确而完整的,这就像对于设计结果的审核校对一样。
8) 保存到指定的位置
上述验证成功,要保存这个零件族定义。
为了便于管理,这样的标准零件应当存放在我们自己指定的位置,这种规则虽然不是Inventor所限定的,但是考虑到这样的标准件将来会有许多,必须建立起管理规则。在实际设计环境中,建议将这些存放到特定的iPart文件夹,在“项目”属性中为之建立一个“iPart库”,这也是真正设计应用中必要的管理机制。
注意:一旦加入到“库”的列表中,这个iPart就是只读的,不能直接修改,这是正确的措施。如果需要修改,应另存到其他路径,修改完再存放到库里。
9) 使用iPart
在装配下启用“装入零部件”功能,打开所需的iPart,选择零件成员,引入装配。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的更改参数。参见图3-6

3.3 功能点评
关于iPart工厂
这是Inventor对于iPart管理上的一个特有的机制。
当iPart被引用进装配的时候,Inventor会弹出界面要求选择规格参数,选定后,如果iPart工厂中有对应的成员零件,会直接引用;如果尚未创建,将创建这个成员零件之后再引用。
这样的机制,会将iPart中所有被引用过的成员储存在iPart工厂中,在其后的引用中,将依照用户的参数选择直接从iPart工厂调用零件而不需要重新生成。这对于节省系统资源,从全过程来看无疑是有好处的。
而对于非标准件,也就是一些只有设计标准而没有专门的制造供应商的零件系列,其名称等设计参数可能需要改变,这种条件下iPart工厂机制就不太合适了。
iPart技术要点
对于iPart的创建过程,按需要的不同会有些差异。了解iPart能做些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这些技术要点的学习和掌握,注意事项等,请参考相关章节进行进一步学习,这里不再叙述。
相关链接:Inventor资源中心配置之一
Inventor资源中心配置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