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近期热点
·UG在换热设备研发中的应用
·六步评估IPS/IDS
·解析Windows HPC Server 2008应用方案
·对症下药 打印机五项常见故障排除小窍门
·女性领导力提升与信息化管理
·不要用勤奋对冲制度设计
 inventor近期热点
·从AutoCAD 跨越到Autodesk Inventor
·基于Inventor的三维参数化部件库系统的开发方法
· 巧用Inventor设计高压变频器
· 利用Inventor简化油路块设计
·基于Autodesk Inventor的零件系列化设计
·基于Autodesk Inventor的三维参数化设计方法
 
 
当前位置:inventor技术专区 -> 技术文库
 
小麦精密排种器特征造型及装配关联设计
发表时间:2008-3-22 杨欣 刘俊峰 冯晓静  来源:万方数据
利用三维特征造型软件Inventor对小麦精密排种器进行参数化特征造型和基于装配的关联设计,探讨了排种器三维建模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基于装配的关联设计技术关键,并动态模拟装配过程和关联产生二维工程图,提高了排种器改型设计和系列化设计的效率,确保了较高的设计精度。同时为Inventor软件在其它机构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3表达视图和动态模拟
   
    3.1创建表达视图

   
    零件三维实体建模完成之后,返回到部件装配环境中,即得到排种器部件的装配体(如图3b)。传统设计中,机器装配过程是比较难以表达的。Inventor的"表达视图"正是解决这种装配过程表达的有效工具。通过创建"表达视图",可以很轻松地沿一定路径移走各零件,生成爆炸图(如图4),使装配体的各个装配关系一目了然。

    
    3.2动态模拟
   
    装配体产生之后,通过动态干涉检验和间隙检测,可以发现零件设计是否正确,零件间间隙是否合理,以便及时发现设计中的错误,避免生产中由于装配不合理而造成的浪费。该排种器是小麦精密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其排种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播种机播种性能。由于装配体是在装配环境下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案--基于装配关系关联设计,设计过程保证了合理的配合,表1列出排种轮与壳体和护种板之间间隙值,在两组数据下,排种轮的充种、清种、护种和投种4个阶段的工作过程间隙值不变,保证了排种器工作性能的稳定可靠和种子较低的破碎率。
   
    利用Inventor表达视图的"动画"给出驱动方式,装配体就可以产生运动,从而设计出排种器的零件装配动画和排种器工作过程演示动画。表达视图的装配体爆炸图和动画可以进行保存,也可以通过录像功能以*avi文件格式输出,在Windows通用的播放软件工具中打开和播放。
   
    4工程图产生
   
    三维设计的发展方向为无纸化生产,即三维模型直接经过数据加工软件处理,在数控机床上加工。但目前由于受一定条件的限制,仍然需要工程图纸指导生产。Inventor可以把三维模型自动转化为二维工程图(如图5所示),经过转化的图形比较准确,并且产生各种视图的功能比较齐全,如剖视图、轴测图、局部放大视图等都能自动生成,各种尺寸标注、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注释都可以自动产生。可以输出多种格式文件,其中*.dxf和*.dwg文件可以被AutoCAD所读写。三维和二维图是完全相关的,对实体进行修改时,它的二维工程图也随之修改;同样在二维工程图中修改基本尺寸,三维模型也随之变化。这样就能够确保三维实体和二维工程图的数据统一。

    
    5结论

   
    1)用Inventor对小麦精密排种器进行零件造型和装配关联设计,能准确设计复式型孔的三维自由曲面,正确表达零件装配关系。
   
    2)通过Inventor表达视图创建排种器爆炸图、动态模拟装配过程和工作过程,并进行间隙检测,可单独保存或输出,提高产品直观性。
   
    3)可以方便地产生排种器及各个零件的二维工程图,实现三维实体与二维图形的关联修改,确保三维实体和二维工程图的数据统一。
   
    4)提高了排种器改型设计和系列化设计效率,确保了较高设计精度。同时为Inventor软件在其它机构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本网发表此文,并不代表赞同本文的观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页>>  
4页,当前第4
责任编辑:eworks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