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e-works > 智造书屋 > 书籍列表 > 汽车减振器设计与特性仿真 > 2-5 “人车”三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第二章 第2章 车辆简化模型及振动

第五节 2-5 “人车”三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2.5.1“人-车”系统振动模型

      在单轮模型基础上,增加乘员座椅模型,即为考虑乘员座椅的单轮模型,如图2-17所示。

图2-17  考虑乘员座椅的单轮模型

 
      图2-17中,mb为一个单轮上对应的车身质量,即簧上质量;ks为车身悬架弹性系数;cs为车身悬架阻尼系数;mp为一个车轮上对应的座椅和人体质量;kp和cp分别是座椅弹性系数和阻尼系数;mu为簧下质量,kt为轮胎刚度。
      对于图2-17所示的三质量振动系统,其振动微分方程为

       (2-76)    

      (2-77)

          (2-78)

定义如下参数   
    ① ,座椅-人体无阻尼固有频率;
    ② ,车身无阻尼固有频率;
    ③ ,座椅-人体阻尼比;
    ④ ,车身阻尼比;
    ⑤ ,车身与人体的质量比;
    ⑥ ,簧上与簧下的质量比;
    ⑦ ,轮胎次切距,约等于轮胎静挠度;
    ⑧ ,在无耦合、无阻尼的车轮固有频率;
    ⑨ (簧下质量阻尼比)
      根据式(2-76)~式(2-78),可以求出对行驶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的车轮动载荷为

          (2-79)

2.5.2振动响应传递特性

      为求出各响应量对路面不平度q的频率响应函数,对式(2-76)~式(2-78)两边求拉氏变换,其中,振动响应位移zu,zb和zp的付氏变化分别为Zu,Zb和Zp,路面不平度q的付氏变化为Q。因此,可求的振动位移响应zu,zb和zp对路面不平度输入q的传递函数,它们分别为

                       (2-80)

式中
      令zu,zb和zp传递函数式(2-79)中的s=jω,即得到振动位移响应zu,zb和zp对路面不平度输入q的频率响应函数,即

                     (2-81)

      其它响应量和车轮动载荷Fd对路面激励位移q的频率响应函数,也可按照类似方法,求得以下关系求得

                   (2-82)

      因此,根据各振动响应量对路面激励位移q的频率响应函数,便可以求得各振动响应量。